遵义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8 遵义市统计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我市不断加快各种信息、文化事业的发展,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博物馆5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1.4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88.02%。

2008年末,全市医院58个,卫生院228个,医院病床位13996张,其中医院9185张,职业(助理)医生6311人,护士4546人。2008年,市财政安排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比上年增长44.4%。开工建设了508所村卫生室,新建和改扩建4个县医院、4个县中医院、63个乡镇卫生院。

体育事业成绩明显。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102块,银牌76块,铜牌92块,获得世界冠军3个,并成功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总人口为744.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9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62万人,出生率为10.63‰;死亡人口4.73万人,死亡率为5.53‰;自然增长率为5.10‰。据省统计局抽样调查测算,遵义市2008年末常住半年人口为686.61万人,比上年增加2.81万人;常住一年人口为751.62万人,比上年增加1.94万人。

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分组 2008年 比重(%)

年未人口合计(万人) 744.02  100

农业人口数 628.57  84.5

非农业人口数 115.45  15.5

男 385.92  51.9

女 358.10  48.1

18岁以下 193.60  26.0

18—35岁 219.09  29.4

35-60岁 242.96  32.7

60岁以上 88.37  11.9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5元,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8.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4%。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2008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4万人,比上年增长13.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37.6万人,比上年增长9.9%。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4.7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7万人,其中农民工人数5.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26.5万人,比上年增长10.8%。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从上年40元提高到80元,参合率达92.2%。

社会救助力度加大。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应保尽保,保障人口数由32.92万人增加到38.51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继续巩固,7.19万人享受城市低保。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5.7万人,比上年增加5.56万人。全面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23.59万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4.43万人。其中1.49万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比上年增长33.7%。城镇登记失业率3.9%,低于4.5%的控制目标。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当年减少耕地3366公顷。其中:全年建设占用耕地750公顷;生态退耕689公顷;耕地改为园地1670公顷。年内增加耕地1553公顷,其中:新开荒地1064公顷;园地改为耕地73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1813公顷。

加快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大幅度增加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城市污水日处理设计能力为8万立方米。加强了重点流域和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出境河流水质达标率达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中心城区99.1%,其余县、市为10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2007年之后继续实现“双降”, 全面完成省下达的污染物年度减排工作任务。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实现了质的突破,优良率达到89.62%,并且首次实现三项指标同步下降。

林业灾后重建步伐较快,全年完成补植补造面积6.11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工程扎实推进。启动实施了7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大力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63万亩。全市已获批准的国家生态示范区5个,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1个。共有自然保护区2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1.97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2%。

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22起,比上年下降43.5%,死亡307人,比上年下降0.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7人,下降17.5%;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30人,上升12.1%;道路交通死亡人数156人,上升39.3%。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运输业实物量指标有一定的不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