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02亿元,比上午下降4.5%,餐饮业3.48亿元,增长79.4%;制造业5.25亿元,增长30.9%,其他行业9.65亿元,增长32.7%。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8.13亿元,增长29.1%。 市场网络建设有新发展。1997年末,全市城乡集贸市场479个,其中城市78个,农村401个。全年集市贸易成效额3巳15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有所下降。199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93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进口总额1509万美元,增长100.4%。出口总额5425万美元,下降15.7%。 市场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实现了物价调控的预定目标。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完成情况较好。1997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工商税收入3.62亿元,增长24.8%,企业所得税0.44亿元,增长5.1%,农业特产税2.89亿元,增长16.9%。财政支出1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支援农业支出1.79亿元,增长7.7%,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4.52亿元,增长6.6%,行政管理费2.87亿元,增长l0.1%。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199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64亿元,增长20.2%,占银行存款的比重达65.88%。年末银行贷款余额131.47亿元,增长17.3%。全年累计货币净投放8.44亿元,比上年减少1.55亿元。 保险业继续发展.1997年全市人保系统保费收入17546万元,比上年增长43.2%。其中财产险收入8000万元,增长19.5%。人身险保险收入9546万元,增长n.9X。财产险赔款金额3346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1506万元. 七、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队伍进—步壮大,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95918人,比上年增加5644人,增长10.5%,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244人,农业技术员3836人,科学研究人员106人,卫生技术人员8166人.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1997年末全市各类学校在校生人数1187470人,比上年末增加37499人。其中高等学校在校生3348人,中等专业学校11563人,技工学校4338人,普通中学248171人,职业中学13753人;小学880802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8.18%. 文化广播事业进—步发展。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4个,表演503场,观众人数11万人次。年末全市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1个。1997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有线电视发射及转播台498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368座,全市电视覆盖率78.49%。 医疗卫生事业继续发展。1997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5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618人,其中医生4397人,护师、护士2965人。全市共有病床10158张:其中医院病床6832张。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进—步开展.1997年全市共举办县及县以上运动会152次,参加人数78573人次,有484857人达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中有45530人达到优秀级标准。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199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69.36万人,比上午末增加7.3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8.1‰,死亡率为6.0‰,口自然增长率为12.1‰。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155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5台,电冰箱86台,洗衣机95台。每百户农民家庭据有电视机66台,拥有收录机19台,拥有电风扇28台,洗衣机14台。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居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一些低收入家庭生活还很困难。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进—步重视和发展。1997年末全市有职业介绍机构t63家。全年城镇安置就业人员17073人,年末城镇从业人员42.07万人。其中职工33.69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8.3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663人,登记失业率4%,比上年末上升0.7个百分点。年末全市下岗职工人数34969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任务还很艰巨。 职工工资水平有所增长。全年全市城镇职工工资总额153258万元,比上年增长7.7%。职工平均工资为4630元,比上年增加28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 社会福利事业稳定发展。1997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Z35个,集体供养人数14731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75.21万人次。 环境保护事业得到进—步发展。1997年末全市环保系统有职工人数207人,环境监测站11个,环境监测人员81人。全市自然环境保护区7个,面积81284公顷。建成烟尘控制区2个。 注:①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价比格计算。 ②公报中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