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8 巴中市统计局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天然气增长28.4%、铁矿石(原矿量)增长56.7%、发电量增长10.4%、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1.2倍、罐头增长1.4倍、白酒增长31.6%、啤酒增长8.4%、瓶(罐)装饮用水增长30.1%、纱增长21.3%、布增长3.0%、丝增长97.8%、中成药增长48.0%、水泥增长9.0%。

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6.45亿元,增长35.4%。企业亏损面下降1.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达到9147万元,增长2.3倍,创历史最高记录;实现利税总额2.97亿元,增长56.0%;资产贡献率提高3.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27.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2.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2.2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44.1%、产品销售率提高0.3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4.1%,综合效益指数由上年的106.7%上升到134.3%,提高27.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城乡建设如火如荼,带动了建筑业高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97亿元,比上年增长29.9%。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99.50万元,缴纳税金1.22亿元,分别增长32.0%和44.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3.0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59.7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88.93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5.0%、19.0%和2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受在建项目增多和民间投资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48.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全年累计施工项目223个,项目投资额完成36.79亿元,增长32.8%,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76.2%。

全社会投资完成额中,城镇建设投资34.72亿元,增长27.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7.65亿元,增长19.6%;更新改造投资5.66亿元,增长41.8%;房地产开发投资9.51亿元,增长24.8%;其它投资1.89亿元,增长1.1倍。农村投资13.59亿元,增长37.9%,其中: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07亿元,增长1.1倍;农户投资8.54亿元,增长25.4%。

全年民间投资额完成29.37亿元,增长31.1%,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60.8%。

五、交通运输、邮政业

全年交通建设投资3.73亿元,完成改造水泥路8公里、油路215.4公里、泥碎路1114.2公里,完成标美路改造229.2公里和通村公路建设。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2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604公里、三级公路773公里、四级公路1477公里。

交通需求量大幅增加,交通工具更新换代加快,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10.60万辆。全年旅客和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20.03亿人公里和10.1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7.2%和11.5%。全年邮政业务总量达到5138万元,增长14.3%。

六、信息传输

电信行业竞争加剧,资费大大降低,极大地促进了电信消费的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74亿元,比上年增长23.1%。移动基站密度增大,乡镇网络覆盖率达95.0%,年末移动电话和无线市话用户达到52.48万户,新增12.84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9.48万户,新增7.1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0部/百人,其中:城市普及率达到24.9部/百人,农村普及率达到5.7部/百人,程控电话通村率提高到92.1%。年末因特网注册用户3.67万户,其中,宽带业务用户1.90万户。

七、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热力不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城市零售额增长16.5%,农村零售额增长11.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7.2%、其他行业零售额增长11.9%。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市场进一步萎缩,国有、集体经济零售额分别下降18.2%和7.6%,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零售额分别为38.50亿元、5.34亿元,分别增长16.9%、29.7%,市场份额提高到90.5%。

对外经济再创佳绩。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2个,协议资金8.61亿元;履约项目130个,到位资金17.05亿元,其中:省外国内资金11.75亿元、市外省内资金5.31亿元。引资项目实现总产值1.70亿元,利润1378万元,上缴税金983万元。全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825万美元,增长24.2%。向8个国家和地区外派劳务6个工种、413人,增长31.5%。

八、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款攀升,贷款投放增速较缓。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9.49亿元,比年初增长23.4%;贷款余额78.39亿元,增长5.3%。贷款总量中,中长期贷款20.83亿元,下降10.0%;短期贷款57.54亿元,增长12.4%,其中:农业贷款25.34亿元,增长25.7%;工业贷款0.68亿元,下降13.9%;建筑业贷款0.29亿元,增长84.9%;商业贷款23.31亿元,增长11.1%;乡镇企业贷款1.82亿元,增长48.1%,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0.79亿元,增长1.4倍。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06.99亿元、增长11.5%,现金支出311.54亿元,增长11.3%,货币净投放4.54亿元,同比少投放2116万元,下降4.5%。

保险意识增强,险种类别增多,保险事业发展加快。全年各类财产险承保额514.19亿元,保费收入6439.84万元,已决赔案1.67万件,赔付金额3733.74万元。全年新增寿险参保人数33.52万人,寿险承保额723.51亿元,保费收入10878.71万元,已决赔案2.76万件,赔付金额1323.57万元。

九、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科学技术稳步发展。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76项,取得科技成果34项,申请专利76项,转让专利29项,实施专利69项。全年科技成果推广实现产值13.00亿元,科技产业实现产值23.68亿元,科技进步实现产值27.29亿元,新产品新技术覆盖率达到68.0%,科技扶贫达到1.57万户。

十、环境管理与旅游业

全年重点监测单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4.7%、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63.2%、粉尘排放达标率为72.4%、烟尘排放达标率为78.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达到98.2%。全年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72.3%,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100.0%,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8分贝,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类别为Ⅲ类。

红色旅游生机凸显。全年旅游景区(点)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宣传促销等总投入3.07亿元,年末拥有旅游住宿设施企业63户、旅行社11户、星级宾馆8户,旅游业从业人员7236人。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9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0亿元,分别增长10.0%和18.4%。旅游经济实现增加值2.15亿元,增长16.1%,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7%,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2%。

十一、教育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年末有幼儿园88所,入园幼儿5.29万人,在园幼儿6.72万人,离园幼儿4.56万人,幼儿入园率达到73.5%。有普通小学310所、村校及教学点2121个,招收新生7.06万人,在校学生41.30万人,毕业学生5.94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8%。有普通中学197所,普通初中招收新生6.33万人,在校学生17.27万人,毕业学生4.99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3%;普通高中招收新生2.20万人,在校学生5.56万人,毕业学生1.39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4所,招收新生65人,在校学生432人,毕业学生50人。有成人中小学156所、教学班(点)219个,注册学生8010人,结业学生83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