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8 宜宾市统计局

199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府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经济目标任务,推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继续发展。

一、综合一年来,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全市旱灾水灾较重的情况下,市委、市府从宜宾实际出发,打好具有宜宾特色的“五粮液”、“蜀南竹海”、“改革名市”三张牌,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着眼全局、突出重点、狠抓难点,努力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减轻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全年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确保了全市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据统计,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4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53.3亿元,增长12.9%。

199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0.2:35.3:34.5:调整为26.9:41.3:31.8。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扶贫攻坚力度,宜宾县、高县、筠连县、兴文县、越过温饱线。续加快小康建设步伐,翠屏区和长宁县已成建制达小康。全年全市有63个乡镇、298个村达省颁小康标准,到1998年底,累计达小康标准的乡镇、村数已分别占其总数的47.0%和64.0%。

积极推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的改革步伐,全市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和拓宽。到1998年底,国有县属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市属国有企业已改制和正在改制的占其总数的89.7%;以五粮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优势企业的扩张发展进展顺利;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秩序良好。

市场物价低位徘徊。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9%,比上年下降3.1%;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01.5%,比上年下降2.7%;消费品价格指数100.5%,比上年下降2.0%,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97.9%,比上年下降4.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6.2%,比上年下降7.8%,居民生活服务价格指数105.8%,比上年上涨6.7%。

纵观全年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总体保持了稳中求进的良好局面,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部份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和就业压力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部份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等。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脱贫奔小康为统率,以增粮增收为主攻目标,以加快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在遭受春旱连夏旱和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仍保持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9.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增长2.7%,林业产值增长0.7%,牧业产值增长9.0%,渔业产值增长6.9%。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林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0万亩。天然林保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畜牧业生产持续较快发展。

渔业发展较快。水产品产量2.1万吨,比上年增长9.0%。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4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0.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0.2%;农用载重汽车1731辆,增长5.6%。化肥施用量(折纯)9.5万吨,增长7.3%;农村用电量3.4亿千瓦,增长25.2%。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继续发展。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62.6亿元,增长32.8%。

三、工业和建筑业

遵循“抓大放小,扶优解困”的工作方针,全市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狠抓国有企业改革和扭亏增盈工作,打好“五粮液”牌,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全年工业增加值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9.6亿元,增长12.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8.4亿元,增长6.5%。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好发展水平。全年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6亿元,增长9.4%,实现利税14.3亿元,增长1.4%;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有所增加。七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10.0%,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50.7%,比上年上升50.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0.9%,比上年下降6.7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1.2次/年,比上年下降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8.2%,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6826元/人,比上年提高11.3%;产品销售率100.9%,比上年上升4.7百分点。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17.3%。

建筑业迅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9亿元,比上年增长42.4%。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年内施工单位工程1995个,房屋建筑面积29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0万平方米,单位工程竣工面积16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5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为确保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市委、市府上半年及时作出了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决定,加大了交通、通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城”、“两桥”、“三路”、“四厂”等重点项目启动及时,进展顺利,拉动了经济增长。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3亿元,增长42.5%,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0.8亿元,增长39.6%;集体经济投资3.2亿元,增长28.0%;城乡居民个人投资4.6亿元,增长69.6%。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1.1亿元,增长58.3%;更新改造投资12.2亿元,增长31.2%;房地产投资2.0亿元,增长56.0%。

全年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新增固定资产21.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5.3%。新增主要能力有:啤酒2.0万吨,白酒8.0万吨,长途电缆162公里,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3.3万门,变电设备8万千伏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完成市区100条街道维修与硬化任务。江北文化广场、南岸滨江路防洪堤、五粮液大道、三江雕塑艺术长廊等城市形象亮丽工程投入使用。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新完成水泥路铺设134公里。宜屏路全长75公里的水泥路标改建工程已全面竣工交付使用,宜高路、宜泸路、江兴路、兴石路等水泥路改建工程进展顺利。年末,全市公路里程已达4100公里,其中水泥路达75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178252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5.2%;客运周转量241308万人公里,增长4.3%。航空旅客吞吐量17.3万人次,增长1.3%;货物吞吐量999吨,增长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