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8 广元市统计局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继续稳定增长。全年公路客运量达到2746万人,比上年增长5.5%,客运周转量9.89亿人公里,增长5.1%;公路货运量1406万吨,增长8.9%,公路货运周转量6.97亿吨公里,增长22.5%;公路通车里程4856公里;内河货运量126.55万吨,减少3.4%,货运周转量3959万吨公里,增长11.6%;水路客运68.21万人,减少10.3%,客运周转量582万人公里,减少15.5%;内河航道里程637公里。

邮电业务总量全年完成22306万元,其中:邮政业务量为4215万元(现价);电信业务量18091万元。全市电话(座机)用户达到168013户,比上年增长40.6%,其中:市话101370部,增长37.9%;农话66643部,增长74.1%。全市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话19.9部。移动电话新增49603部,达到82257部,比上年增长1.67倍;无线寻呼业务发展迅速,年末全社会用户已达12.2万户。

六、贸易

市场的买方格局仍显突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持续下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5.0%。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4.79亿元,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6.56亿元,增长2.6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3.61亿元,增长3.6%;集体经济3.63亿元,下降4.0%;个体私营经济22.04亿元,增长3.14%;其他经济9.58亿元,下降0.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3.41亿元,增长5.36%,餐饮业4.77亿元,增长9.64%,制造业1.71亿元,增长0.49%,其他业2.64亿元,下降16.43%。集市贸易交易较活跃,全年商品成交总额达到24.5亿元,比上年增长5.8%。

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一定成效。全年实现外贸调供总值17493万元,比上年增长6.0%;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554万美元,增长11.0%;出口创汇实现877万美元,减少16.0%。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形势良好。2000年,财政总收入5.50亿元,比上年增长9.0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23亿元,增长10.4%;上划省级财政7622万元,增长12.4%,上划中央两税1.50亿元,增长4.9%。财政支出10.07亿元,增长29.01%。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在中央银行连续下调利率的情况下全社会存款余额仍达76.9亿元,净增7.06亿元,增长10.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63亿元,增长5.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08亿元,净增5.99亿元,增长11.5%。各项贷款余额达到97.6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9.28亿元,比上年增长4.1%,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9.06亿元,减少2.1%;中长期贷款余额3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银行现金收入228.12亿元,现金支出229.2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3.0%、59.0%,净投放货币1.17亿元,减少74.0%。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229万元,增长24.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917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6312万元。财产险赔款金额2127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861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发展。2000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35项,其中,科技成果推广应用91项,科技产业44项,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0项,重点组织申报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0个。区域性支柱产业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建立子项目5个,开发新产品4个。全市取得科技成果76项,其中:地(市)级25项,县级51项。专利申请17项,专利授权9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市各类中等专业学校14所,其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8所;各类职业中学校10所,普通中学150所,比上年增加5所;小学2447所,比上年减少61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数、招生人数及毕业人数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毕业生3680人,比上年减少29.6%,招生2708人,比上年减少28.8%,在校学生7562人,比上年减少23.1%;有教职工938人,其中专任教师471人。中小学在校学生46.19万人,比上年增加1.82万人;教职工26132人,其中,专任教师2309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6%,小学升学率为91.95%。年末幼儿园数225所,比上年增加44所;城乡在园幼儿6.91万人,比上年增长7.6%;幼儿入园率61.76%,比上年上升6.78个百分点。全年参加大专、本科自学考试人员1.4万人次,有595人获得大专、本科文凭。各类大专院校录取学生3251人,比上年增长53.6%,成人高校录取6292人,比上年增长58.8%,中专中师录取4237人,比上年下降13.0%。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00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46.5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94.7%;有线电视台6个,比上年增加3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87座,增加7座;卫星地面站1510座,增加87座;有线电视站161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5.0%。电影观众人数达到270万人次。

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021个,病床7911张,比上年增长5.1%,卫生技术人员11665人,增长16.8%。农村卫生院298个,病床2785张,增长9.5%,卫生技术人员3870人,增加292人。村设医疗点2406个,比上年增加17个,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5031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95.1%。卫生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民健身运动得到广泛开展。全年举办各种运动会214次,参加运动会的群众达到13.02万人次,中小学生体育达标26.49万人。获省级以上运动会金牌2枚,银牌5枚,铜牌3枚。

十、环境保护及旅游

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2000年全市处理工业废水2093.8万吨,废水处理率达到92.1%,提高8.6个百分点。处理工业废气114.04亿标立方米,废气处理率达到91.68%,提高62.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63.9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5.31%。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70个,投资达到1991万元。

旅游事业持续发展。2000年新辟旅游线路3条,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4.9万人次,增长3.0%,国内旅游收入34084万元,接待海外游客337人次,减少15.0%,旅游创汇4.05万美元,减少50.0%。

十一、人口与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低速增长。到2000年末,全市总人口302.58万人,净增1.19万人,增长0.39%;女性146.35万人,占总人口的48.4%;非农业人口54.76万人,占总人口的18.1%;计划生育率达到98.7%,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6408人;死亡人口19275人。

十二、物价、人民生活及劳动就业

2000年,市场物价继续在低位运行,但到下半年已有所回升。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7.1%(以上年为100,下同),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为99.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中,居住(101.7%)、医疗保健(101.9%)、服务项目(118.4%)仍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