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4亿元,增长11.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2亿元,增长6.2%;更新改造投资50.5亿元,增长21.5%;房地产开发投资20.9亿元,下降2.8%。非国有投资89.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为72.8%,与上年持平。 在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9亿元,增长43.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0.5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1亿元,增长10%。 全年施工项目1151个,增长22.58%。其中:新开工项目592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市的零售额76.1亿元,增长15%;县的零售额18.2亿元,增长16.6%;县以下零售额70.2亿元,增长14.2%。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亿元,增长1%;集体经济实现1.3亿元,增长7.1%;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20.8亿元,增长14.4%,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73.4%,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126.5亿元,增长13.2%;餐饮业零售额38.1亿元,增长20.7%。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快速增长。全年引进内资项目634个,协议引进资金150.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3.2亿元,增长26.1%。到位资金中,制造业37.3亿元,占总额的59.1%;房地产业和建筑业11.6亿元,占18.3%;农、林、牧、渔业1.8亿元,占2.8%。引进省外项目147个,到位资金19亿元。 进出口大幅增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2亿美元,增长89.2%。其中:进口总额5.7亿美元,增长71.2%;出口总额5.5亿美元,增长1.4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运行良好。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6977公里(含村道)。其中等级公路4982公里,占公路里程总数的71.4%。等级公路中,高等级公路(含一级公路)290公里,高速公路100公里。公路综合好路率86.7%。全年新铺油路(水泥路)347公里。全市实现乡乡通公路,74%的行政村通公路。新建县、乡级汽车站6个。全年公路货运量增长9%,货物周转量增长8%,旅客周转量增长8%。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3831辆。其中:私人汽车54435辆。私人轿车52065辆。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3亿元,增长7.3%。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7.3万户,增长1.7%;移动电话用户116.9万户,增长20%。全市电话普及率53.3%,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普及率22.8%,提高0.4个百分点。 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6%。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0852人次,增长2.6倍。全市旅游综合收入47.5亿元,增长62.4%。其中:旅游创汇321万美元,增长1.3倍。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稳健。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21.4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储蓄存款年末余额321.2亿元,增长13.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45.5亿元,增长16.1%。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90.4亿元,支出1112.9亿元,分别增长9.6%和9.3%。现金净投放91.4亿元,较上年增长10.8%。金融机构经营状况全面好转,全年营业利润2.4亿元,较上年增加0.8亿元。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市有各类保险机构19家,全年保费收入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4亿元,增长25.5%;人身险保费收入8.8亿元,增长21.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小学405所,在校学生24.1万人;初中学校184所,在校学生13.4万人。高中学校27所,在校学生5.4万人。全市18543名考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不含艺、体、飞等考生上线)6900人,较上年增加918人,上线率37.2%。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40所,在校学生4.8万人,增长19.7%。全日制高校发展到6所,在校生4.4万人。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成效显著。全年自学考试报名24617人,报考35070科,有416人获得本专科毕业证。 全部免除36万学生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中央、省和市财政补助杂费7858万元。继续实施“栋梁工程”,使用资金336.8万元,资助2021名贫困大学新生。筹资4436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6.5万平方米。 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全年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1项,申报省级重点攻关计划62项,通过省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户,荣获科技进步奖30项。落实国、省科技计划18项,市级计划101项;完成市级新科技成果登记36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30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示范工程”在全市展开。启动省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的试点工作。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举办了全市首届学术大会,实施金桥工程244项。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年共申请专利418件,其中:发明专利76件,实用新型141件,外观设计217件。专利授权229件。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8件,审理结案8件,结案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坚持宏扬时代主旋律,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歌曲《蜀润之歌》、《调元故里酿美酒》获中国第三届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金奖,美术《万绿丛中一点红》获中国第七届漫画作品展一等奖,全年有19项作品获得省及省以上奖励。群众性广场文艺表演多姿多彩,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量64万册,文化站123个,博物馆6个。 年末有广播电台7座,节目7套,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有电视台7座,节目8套,电视人口覆盖率98.5%。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6.9万户,比上年增加5.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29.1%,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