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保险业 2006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3.91亿元,比年初增长17.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7.78亿元,比年初增长10.8%;企业存款余额67.57亿元,比年初增长14.3%。金融机构社会信用投放总量233.20亿元,比年初增长15.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1.33亿元,比年初增长19.7%。中长期贷款余额88.82亿元,比年初增长41.72%;短期贷款余额85.27亿元,比年初增长2.9%。 2006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6.82亿元,增长20.7%。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69亿元,增长19.1%,赔款支出1.24亿元,增长16.7%;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13亿元,增长21.8%,赔款给付0.75亿元,增长44.4%。 房地产业 全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90亿元,增长67.6%。房屋施工面积277.29万平方米,增长51.1%。房屋竣工面积64.34万平方米,增长5.3%。商品房销售面积92.09万平方米,增长25.25%。 旅游业 全年旅游收入18.15亿元,比上年增加7.7亿元,增长73.7%。旅游业增加值9.24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全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92.5亿元。全年各项代理专利申请187项,授权83项。全年安排科技项目1432项,其中,高新技术项目267个,当年新上高新技术项目172个。各类科技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9项,其中省部级奖10项。科技新增经济效益12.95亿元。 教育事业 全市普通高等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7所,普通中学78所,普通小学377所,幼儿园15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5632人,中职在校生8967人,高中在校生17063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达148148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01731人,初中在校生46417人。幼儿在园30945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06人。全市普通高校专任教师971人,中职专任教师293人,普教专任教师9115人,幼儿园专任教师919人,特任专任教师29人。全市小学和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99.9%和99.4%。从2006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学杂费、书本费及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分别达到192339人次、166359人次、21045人次,各级财政共投入“两免一补”资金3511.4万元。 文化和广电事业 全市有文化馆6个,剧场影院5个,公共图书馆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42.2万册。2006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达63.69%,全市广播覆盖率93.7%、电视覆盖率94.8%,两项指标分别比上年提高0.2、0.1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9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站8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451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1866人,注册护士1640人。年末实有病床5889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68‰,比上年下降了1.7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15.6‰,比上年下降了0.83个千分点,新生儿死亡率10.96‰,比上年下降了0.1个千分点;孕产妇死亡率十万分之四十四点六。传染病发病率十万分之五百八十七点一。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7.33万人。 体育事业 全市有4个体育场馆,各级社会体育团体13个。2006年,我市夺得全国比赛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4枚,夺得省级比赛金牌47枚、银牌45枚、铜牌5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社区健身活动场所逐年增加,设施不断完善。 四、城市建设、环保 城市建设 全市建成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5.5万人,城镇化率为57.6%,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1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8.48标台。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519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8002万人次,实有出租汽车1494辆。年末城市供水管道总长度637公里,排水管道总长度522公里,水厂综合生产能力52万吨/日,全年供水总量11145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3368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93.65%。全年人工煤气供应总量145864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4654万立方米。 城市绿化 年末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2087公顷,比上年增加410.9公顷;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达499公顷,比上年增加99.73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8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26%。 环境保护与治理 2006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0.7%,比上年提高26.8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量2532万吨,比上年增长2%,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9.98万吨,比上年下降0.12%,工业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4万吨,比上年下降2%,粉尘排放量为2.21万吨,比上年增长了0.46%。 五、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 2006年末,全市居民总户数33.14万户,总人口109.01万人,净增人口1.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男性人口分别为58.83万人、56.6万人。人口出生率9.7‰,与上年持平,人口死亡率2.9‰,比上年降低了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9‰,比上年上升了0.3个千分点。 收入及消费 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26元,增长12.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511元,增长7.9%,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消费是消费热点,分别比上年增长9.6%、21.3%。农民人均纯收入3864元,比上年增加了401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18元,增长13.8%。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426元,其中,国有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026元,集体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741元。 居住条件 据抽样调查资料,2006年年末,城市人均房屋建筑面积23.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6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06年,全市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基金当年支出12.84亿元,增长22.16%。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22.12万人,增长2.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6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32.54万人,比上年增加1.43万人。全年共有3.45万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低保人均月支出86元;共有2.05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对象人数71571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974人,帮助持证再就业81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3%。 注:(1)公报中所列部分统计指标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攀枝花统计年鉴-2007》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产值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据为公安年报户籍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