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7 成都市统计局

1994年我市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步伐,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57.9%。全市试制成功新产品1334项,投产率75%,新产品创产值50亿元,利税8.9亿元。完成各类科技项目432项,其中获国家、省、市各类科技成果奖136项,达国际先进水平11项,国内领先水平31项。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8项,完成29项;实施火炬计划108项、星火计划30项,共实现产值13.5亿元,利税3.2亿元。全年引进急缺专业技术人才12753人,为农村培训实用技术人才37万人,星火人才11.67万人次。

文化事业取得新进步,加强书刊、音像市场依法管理和“打非扫黄”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四川书市。全年播出广播、电视新闻3万余条次,开办各类专栏节目135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8.8%,电视人口覆盖率94.2%;出版图书21649万册,报纸81065万份,杂志3934万册;专业剧团演出1085场次。年末全市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0个,公共图书馆16个,群众艺术馆3个,博物馆8个。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医疗卫生机构1568个,其中医院568个。拥有病床3.85万张,其中医院3.29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34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17万人,其中医生2.44万人,护师、护士1.29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技术人员54人。卫生设施和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年承办国家级比赛7项,省级比赛5项,市级比赛30项。在1994年四川省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我市勇夺“三连冠”,获团体总分第一名,金牌、奖牌第一名。成功地承办了’94全国足球甲A(成都地区)联赛、’94丰田杯中国南北足球明星对抗赛等全国性比赛。被国家体委给予“一流场地、一流组织、一流球迷、一流球市”的较高评价。1994年全市3622所学校施行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面92.6%,有79.47万名学生达标,达标率91.4%。群众体育健康发展,成功地举办了元旦越野赛跑等4项群众性体育比赛。全年新增等级裁判员160名,其中一级54名,二级106名。

城市建设、公用事业、环境保护

1994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综合配套建设步伐加快,过境(二环)路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西体路、建设北路到2号桥的道路和1号桥到2号桥的河堤通道。对红星路2段、人民中路2段、新华东路等5段道路拓宽改造,面积达2万平方米,实现了快慢车分流。重点整治拓宽15条进出城口道路,较好地缓解了城区交通咽喉堵塞。全年城区房屋建设综合开发面积150万方米,改造危房24.9万平方米。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加。

城市公用事业不断发展,现有公交线路109条,营运线长度2200多公里。年末拥有各种公共汽电车1262辆。全年公交客运量2.36亿人次。各种出租汽车3921辆。城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85.3万吨,全年供水2.96亿吨,城区自来水普及率100%。城区日增供气10万立方米,全年新发展民用天然气用户3万户,年末城区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居民146万人,气化率78.2%。

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再上台阶。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三项指标年日平均值分别为二氧化硫每立方米66微克,大气总悬浮微粒每立方米320微克,氮氧化合物每立方米70微克,均达到目标控制标准。全年完成尘毒治理12项,投资174万元治理重点污染项目7个,新增污染处理能力:废水7.6万吨、废气2亿标立方米、粉尘7200万立方米。投资155万元开辟了第二条垃圾车专用通道,投资2487.7万元加快龙泉长安乡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的续建工程。对城区621座公厕实行规范化管理,公厕设施完好率在95%以上。全年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7.7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有所提高。在五城区各建成一条具有“一街一景”特色的绿化示范街。

固定资产投资

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79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二产业投资增长11.7%,三产业投资增长41.4%,住宅投资增长27.7%。投资总额中,市及市以下投资124.1亿元,增长25.73%,占全部投资额的69%;国有单位投资91亿元,增长20.2%,商品房投资33.75亿元,增长62.8%。投资结构改善,投资投向重点突出。国有单位投资中,更改投资增幅高于基建18.2个百分点。基建投资中用于能源投资7.53亿元,交通运输邮电投资14.3亿元,分别增长51%,174.3%;更改投资中用于提高产品质量投资、“三废”治理投资分别增长2.9倍、5.2倍。

投资效益提高。国有单位建成投产项目425个,建设项目投产率39.7%,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65.65亿元,增长79.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2.1%,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国有单位房屋竣工面积446.85万平方米,竣工率59.5%,比上年提高22.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271.56万平方米,竣工率43.2%,商品房竣工214.53万平方米,竣工率36%。全年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的项目主要有:钢材10万吨/年,铜冶炼3000吨/年,烧碱15000吨/年,氮肥22000吨/年,轴承76.43万套/年,黑白电视机15万部/年,长途自动电话交换设备2万路端,商业网点11.33万平方米,学生席位5.1万个。污水处理能力29万吨/日。

物价、人民生活

1994年价格改革力度加大,年内国家提高了电力、原油、天然气、成品油、化肥价格和粮食购销价格、棉花收购价格。与此同时,我市结合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地方价格改革。由于价格改革力度加大,工农产品剪刀差缩小,全年物价涨幅较高,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5%,商品零售物价上涨23.3%,是改革开放16年以来物价上涨最高的一年。涨幅较大的食品类,上涨36.2%,其中粮食上涨46.5%,肉禽上涨47.4%,鲜菜上涨31.5%、服装类上涨28.2%,燃料类上涨18.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职工工资总额78.86亿元,比上年增长38.4%,职工平均货币工资4860元,增长39.7%,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平均货币工资5103元,增长38.5%。据对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3940.47元,增长50.2%,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上涨实际增长工18.7%,人均年生活费支出3641.2元,增长50%。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色电视机100台,电冰箱83.7台,洗衣机92台,录像机32.7台,录音机63.3台,照相机40.7架,电风扇201.3台,组合音响14部。

据对农民家庭抽样调查,1994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303.3元,增长26.6%,人均年生活费支出1285.7元,增长30.4%。年末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自行车180辆,手表351只,缝纫机35.1架,电风扇85.1台,洗衣机16.6台,彩色电视机14台,黑白电视机78.5台,收录机28.3台,摩托车6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