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8)

2010-01-17 四川省统计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持续推进。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81个,文化馆203个,公共图书馆155个,博物馆73个。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推出了一批优秀文化作品,全年摄制电视剧19部,电影故事片5部。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8项。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7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7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17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7.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1163.3万户,比上年增加42.9万户。

新闻出版事业继续繁荣,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出版地方报纸136种,出版量17.2亿份;出版期刊336种,出版量9862.3万册;出版图书6213种,出版量16105万册;出版音像制品682种,电子出版物146种。年末有档案馆240个,其中专门档案馆20个。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575.6万卷。

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拥有全省卫生机构21320个,床位21.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5.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9.3万人,执业助理医师2.7万人,注册护士7.4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8个,卫生技术人员0.8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4万人,注册护士0.3万人;乡镇卫生院4810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3万人,注册护士1.0万人。全年新增省级卫生县城4个,新增省、市、县三级卫生村657个,其中,省级卫生村108个。

医疗卫生工程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176个县(市、区),覆盖农业人口6141.3万人;建成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2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0%;启动133个妇幼保健机构,为30个妇幼保健机构配备急救设施。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全省23个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县(市、区)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川籍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4金、3银、5铜,在残奥会取得2铜,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全年省优秀运动队获世界级比赛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14枚;获亚洲级比赛金牌12枚、银牌6枚、铜牌3枚;获全国比赛金牌39枚、银牌41枚、铜牌41枚。体育彩票销售量继续攀升,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7.2亿元,增长9.4%,共筹集公益金5.4亿元。继续实施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2345条,当年新建200条。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取得一定成效。2008年,全省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等高耗能工业企业落后产能178户,促进了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降低。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狠抓“三个整治、一个确保”,200户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32条重点小流域治理全面展开,依法划定了3472个农村建制乡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08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人员6811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45个,环境监测人员2312人。当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60个,完成投资10.8亿元。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2008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4个,面积8744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0%。建成生态示范区199个。

安全生产继续保持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尤其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实现“四个下降”,死亡人数首次降到5千人以下。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3922起,死亡4547人,受伤22294人,直接经济损失23199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5.0%、13.6%、23.1%和14.6%。抓好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通过“隐患治理年”和“百日督查”活动,全省共排查隐患102016项,已整改96699项,隐患整改率达94.8%。其中,排查治理重大隐患1563项,已整改1002项,列入治理计划522项,累计落实整改资金3.47亿元。与此同时,继续在主要媒体上公告省、市两级重大安全隐患458项,已整治完成411项,其余跨年度隐患均在整改进度内,隐患按期整改率100%。全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4人,下降28%;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77人,下降11.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5.1人,下降22.8%;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4.8人,下降6.4%。全年共培训安全生产从业人员69万人次。

十二、人口

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出生人口77.6万人,人口出生率9.54‰,比上年上升0.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8.2万人,人口死亡率7.15‰;人口自然增长率2.39‰。年末常住人口81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增长0.1%。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3043.6万人,乡村人口5094.4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37.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3元,增长13.8%,其中,工薪收入9117元,增长11.9%。人均消费性支出9679元,增长11.4%。用于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居住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食品支出增长18.9%,衣着支出增长9.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0.4%,居住支出增长18.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4.0%。

图八:2004-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四川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2元,增收574.5元,增长16.2%。其中,工资性收入1620.4元,增收181.7元,增长12.6%;家庭经营收入2061.7元,增收198.4元,增长10.7%;财产转移性收入439.1元,增收194.4元,增长79.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27.9元,增长13.9%。其中,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增长15.0%,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6.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2.0%。

图九:2004-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四川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46.8亿元,增长29.5%。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3076.7亿元,增长26.9%;定期储蓄存款余额6570.1亿元,增长30.7%。

就业促进工程稳步推进。年末城乡就业人员达47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万人,增长0.2%。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1310万人,增加11.6万人,增长0.9%;城镇单位在岗职工5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万人,增长1.1%,其中国有单位减少3.3万人,集体单位减少2.3万人,其他经济单位增加11.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3.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业无地农民再就业33.1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9万人。全年培训农民工239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63.3万人、“品牌工程”培训12.18万人。获证16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7.9万人,登记失业率4.6%,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