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7 百色市统计局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分行业看,第二产业投资明显增强,完成投资24.38亿元,增长161.07%,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3.51亿元,增长224.12%;电力工业投资5.16亿元,增长169.37%;第三产业投资19.03亿元,增长38.92%,其中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7.92亿元,增长38.01%;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97亿元,比上年明显增长43.52%。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5亿元。开工建设了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百色至凌云至乐业二级公路、田东至德保二级公路、广西边境公路(靖西、那坡公路段)、平班水电站、广西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百色水利枢纽、平果铝氧化铝二期等省、市级重点工程。上述这些重点工程,工程进度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中趋升,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9亿元,比上年增长8.59%。分城乡看,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9亿元,增长6.49%;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2.60亿元,增长9.1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71亿元,增长9.36%;餐饮业零售额4.15亿元,增长6.76%;制造业零售额1.56亿元,增长11.29%;其他行业零售额7.57亿元,增长6.47%。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形势明显转好。抓住加入WTO和世界经济有所好转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鼓励和扶持外贸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着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开辟新的出口市场。全年进出口总额123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倍。其中,进口6524万美元,增长13.8倍;出口5837万美元,增长4.1倍。

实际利用外资呈较快增长。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项,外商投资项目合同外资额1160万美元,增长10.4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60万美元,增长10.4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160万美元,增长10.4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6.7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各种运输(不含铁路)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6614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8%。其中,公路110600万吨公里,增长1.94%;水运55544万吨公里,增长18.0%。完成旅客周转量(不合铁路)20120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38%。

邮电通讯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5.36亿元,固定电话用户达34.5万户,比上年增长23.2l%,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0.02万户,增长25.12%;乡村电话用户14.48万户,增长20.66%。年末住宅电话用户28.8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786部/万人。比上年增加19部/万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5.53万户,增长54.68%,其中:本年新增5.49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2.62万户,比上年增长1.18倍。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83.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53%;接待外国及港澳台过夜旅游人数1775人次,比上年下降29.11%。其中。外国人1036人次,下降16.65%:港澳台同胞739人次,下降48.10%、全年国内旅游收入6.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5.75万美元,下降35.53%。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54亿元,比年初增加12.33亿元,增长13.0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9.02亿元,增长4.0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9.97亿元,增长11.0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5.84亿元,比年初增加9.50亿元,增长12.44%。其中,短期贷款41.64亿元,增长12.92%;中长期贷款38.34亿元,增长8.35%;个人消费贷款6.79亿元,增长38.96%。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22亿元,增长13.0%;寿险保费收入1.24亿元,增长71.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18亿元,增长4.70%。全年赔付额0.40亿元,比上年下降17.96%。其中,财产险赔付873万元,下降75.84%;人身寿险赔付739万元,增长64%;意外伤害险赔付226万元,下降61.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82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6项。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6项,合同成交金额147.6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招生2217人,在校生6599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9.97%和16.61%。普通中学255所,普通高中招生l.31万人,比上年增长27.18%;在校生3.17万人,增长25.30%。初中招生5.84万人,在校生16.54万人。小学1810所,招生5.48万人,在校生35.4l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9%。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68人,在校生191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24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推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取得丰硕成果,一批作品获奖。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至年末,全市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不含乡镇部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博物馆15个,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9479卷(件)。全市共有电视台l座,电视站1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达84.52%和73.05%。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逐步建立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健全,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村设医疗点的覆盖率达97.2%;常规孕产妇保健覆盖率扩大,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大,食品卫生、化妆品、公共场所等卫生监督合格率稳中有升。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际重大比赛上,我市体育健儿共获得世界冠军4个。在世界重大比赛中,获金牌1枚。在亚洲重大比赛中,获金牌3枚。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金牌20枚,银牌28枚,铜牌21枚。在全区重大比赛中,获金牌47枚,银牌40枚,铜牌42枚。体育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全年城市(5万元以上)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44.35万立方米/日,增长2.42%;污水处理能力1.2万立方米/日,与上年持平;城市燃气普及率达58.43%;城市道路长度为368.73公里,增长7.45%。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31辆,增长21.58%。新建了一批绿地广场和游园绿地,城市公共绿地面积230.6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17平方米,增长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