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7 梧州市统计局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年长洲水利枢纽完成投资15.22亿元;洛湛铁路梧州段完成投资3.60亿元;南梧高速公路苍梧至岑溪段完成投资5.0亿元;桂梧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0.58亿元;岑罗高速完成投资1.8亿元;旺村水利枢纽完成投资1.5亿元;林桨纸一体化建设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38亿元;地质灾害治理完成投资1.19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1.97亿元,增长18.2%;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3.62亿元,增长17.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6.80亿元,增长30.7%;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2.40亿元,增长11.2%;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4.84亿元,增长21.6%;股份制经济实现零售额4.97亿元,增长24.7%;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72.24亿元,增长18.3%;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4.34亿元,下降 24.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8.98亿元,增长19.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75亿元,增长17.3%。“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取得新突破,全市全年完成300家农家店的建设。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0%。外贸出口总额3.22亿美元,增长 10.8%;其中市属外贸出口2.81亿美元,增长12.5%。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境外资金)1.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利用市外境内资金86.94亿元,增长17.1%。全市年末实有“三资”企业370家,其中当年新批“三资”企业19家。

七、交通、邮电、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2.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全年完成客货运周转量48.59亿吨公里,增长7.3%。其中货运周转量45.14亿吨公里,增长6.9%;客运周转量31.06亿人公里,增长11.1%。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43.64万吨,比上年增长40.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年末电话用户54.17万户(包括小灵通、大灵通用户),比上年下降2.4%;移动电话用户70.66万户,增长46.4%。电话普及率为40部/百人。年末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宽带用户)为8.01万户,比上年增长41.8%。

全力打造“粤港澳旅游休闲后花园”,骑楼城-龙母庙-历史文化长廊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梧州国际宝石节。200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25.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国内游客411.65万人次,增长14.3%;境外游客6.41万人次,增长34.6%。全年全市旅游总收入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1.21亿元,增长16.0%;国际旅游收入1.04亿元,增长99.8%。年末全市共有星级以上宾馆18家,比上年增加4家。

八、金融和保险

2007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0.46亿元,增长5.3%。各项贷款余额150.71亿元,增长22.5%。

2007年全市保险业务承保金额为2447.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各项保费收入5.81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8亿元,增长9.2%。人寿险保费收入4.03亿元,增长9.9%;全年保险赔付支出2.44亿元,增长12.4%。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0.72亿元,下降 16.7%;人寿险赔付支出1.72亿元,增长35.2%。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2007年年末全市城市道路总长度374公里,比上年增加14公里。道路面积672万平方米,增加32万平方米,人均占有道路面积9.03平方米;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为70.15平方公里。全年新装路灯751盏。年末拥有公交营运车辆346台,增加10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5.12标台,全年公交客运量4922万人次。年末城镇自来水普及率为90.66%,燃气普及率为85.08%。

环境质量保持在优良水平,各环境质量要素达到了相应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空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全部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其中市区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为0.02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为0.02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0.036毫克/立方米。酸雨频率为63.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0.9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9.2分贝。地表水质达标率维持在100%。全年平均气温为21.7°C,年降雨量1250.4毫米。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为1.6万公顷;年末全市森林面积88.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0.7%;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年末全市绿化覆盖面积301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283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71平方米。

十、科技与教育

年末全市各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5.99万人,比上年增长6.4%,其中中级职称以上2.08万人。全年全市获得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获市级奖项21项,自治区级奖项2项;年末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增加了2家,完成销售收入16.9亿元,实现利税4.1亿元;第三轮科技创新计划中,共培育、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280个,引进农业生产先进实用新技术120项;研制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工业新产品194项,组织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技术、成果18项。全年组织实施国家、自治区级科技计划24项;组织实施市级科技三项计划107项。全年登记科技成果22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28项,授权专利数81项,其中发明7项。全年科技特派员工作共实施科技项目378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13个,培训农民26.5万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199所,专任教师0.14万人,在园儿童7.23万人;全市共有小学897所,专任教师1.3万人,招生5.5万人,在校学生34.4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52%;全市有普通中学151所,专任教师0.98万人。其中,中招生5.79万人,在校学生16.78万人,初中入学率100%。普通高中招生1.54万人,在校学生4.17万人;全市年末共有职业中学31所,专任教师0.11万人;在校学生3.56万人;本科普通高等学校1所,专任教师425人,在校学生9146人。2007年,全市经高考获各类大学录取人数为11737人,比上年增长58.3%,大学升学率为89.6%。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我市拍摄的第一部数字电影《东方狮王》获第九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影片奖;举办了2007年梧州市“中国人寿杯”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成功举办国际宝石形象大使电视大赛;以“璀璨广场”、“和谐文化进社区”、“和谐文化在行动”、面向农民工的“周末电影”等活动为载体,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据文化部门统计,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50场,吸引观众达120万人次;开展“文化致富”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445万元。年末,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6个。公共图书馆5个,总藏书量91.8万册。年末全市广播覆盖率达93.72%;电视覆盖率达96.05%;市区有线电视入户率为57.71%;数字电视用户8.65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