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交通、邮电、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完成客货运周转量45.49亿吨公里,增长25.5%。其中货运周转量40.22亿吨公里,增长42.2%;客运周转量33.23亿人公里,增长8.4%。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01.49万吨,比上年增长79.7%。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年末电话用户55.49万户(包括小灵通、大灵通用户),增长9.4%;移动电话用户48.27万户,下降8.4%。电话普及率为34部/百人。年末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宽带用户)为5.65万户,比上年增长40.9%。 年末,全市共有星级以上宾馆14家。扩建了龙母太庙,加强对白云山景区四恩寺、藤县太平狮山国家森林公园、岑溪吉太漂流等旅游景区项目的开发建设;骑楼城创国家4A级景区工作在进行中;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梧州国际宝石节。 2006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64.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国内游客360.21万人次,增长20.0%;境外游客4.76万人次,增长26.6%。全年全市旅游收入1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8.29亿元,增长19.%;国际旅游收入0.52亿元,增长62.4%。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1.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1.96亿元,增长13.8%。各项贷款余额123.01亿元,增长11.1%。 2006年全市保险业务承保金额为2023.57亿元,比上年增长50.0%;各项保费收入5.30亿元,增长24.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3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3.67亿元;全年保险赔付支出2.17亿元,增长95.5%。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0.89亿元,人寿险赔付支出1.28亿元。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6年全市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360公里,比上年增加10.2公里。道路面积640万平方米,增加13.6万平方米,人均占有道路面积9.36平方米;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为70.05平方公里。全年新装路灯1268盏。年末拥有公交营运车辆336台,增加41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5.18标台,全年公交客运量5099万人次,增长8.75%。年末城镇自来水普及率为94.76%,燃气普及率为86.31%。 环境质量保持在优良水平,各环境质量要素达到了相应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2006年空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全部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其中市区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为0.03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为0.02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0.026毫克/立方米。酸雨频率为84.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49.9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6.2分贝。地表水质达标率维持在100%。城市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2982公顷;园林绿地面积2819公顷;公共绿地面积66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69平方米。年末全市森林面积88.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2.0%。全年新造林面积为1.7万公顷,增长65.8%。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全市新建沼气池9111座。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十、科技与教育 年末全市各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5.63万人,比上年增长2.6%,其中中级职称以上2.22万人,增长16.2%。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有新提高。全年获得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获市级奖项23项,自治区级奖项2项;年末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新增加了2家,完成销售收入12.4亿元,实现利税1.51亿元;第二轮科技创新计划中,共培育、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20个,引进农业生产先进实用新技术77项;研制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工业新产品183项,组织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技术、成果30项。全年组织实施国家、自治区级科技计划25项;组织实施市级科技三项计划122项。全年登记科技成果23,授权专利数74件,全年专利申请量123件。 年末全市共有小学897所,专任教师1.24万人,招生5.41万人,在校学生35.2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7%;全市有普通中学151所,专任教师0.94万人。其中初中招生6.18万人,在校学生17.28万人,初中入学率100%。普通高中招生1.43万人,在校学生3.81万人;全市年末共有职业中学28所,在校学生3.18万人;全市有幼儿园174所,专任教师0.12万人,在园儿童5.74万人。2006年,全市经高考获各类大学录取人数为7415人,比上年增长0.02%,大学升学率为70.34%。梧州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摄制了反映我市题材的第一部数字电影《东方狮王》;与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联合举办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世纪中山,放歌梧州”大型歌会;以“璀璨广场”文化活动为龙头,推动广场文化、机关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据文化部门统计,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66场次,吸引观众达40万人次;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7个。公共图书馆5个,总藏书量91.4万册;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提高。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转换率达98.7%。数字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年末全市广播覆盖率达95.25%,电视覆盖率达97.25%。 全年我市向上级单位输送运动员12人。在全区比赛中共获金牌42枚,银牌26枚,铜牌28枚。成功举办了“鸳江丽港杯”国际狮王争霸赛、全区乒乓球锦标赛、“升龙秀湾杯”龙舟大赛、第24届“热血杯”青年运动会等大型赛事;全年组织了26次群众体育活动,共投入经费220万元,参加活动人数达8.33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06个(不包括私人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86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593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5631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306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2957人,注册护师、护士2878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全市各市、县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市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92个。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91.7万人,比上年增加了42.2万人,增长85.23%。公民无偿献血意识增强,全市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达99.99%。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08.22万人,比上年增加2.79万人,增长0.91%。其中男性163.39万人,女性144.83万人。非农业人口61.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