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7 北海市统计局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2亿元,增长17.55%。财政支出14.63亿元,增长10.7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46亿元,增长32.91%,农业支出0.48亿元,增长9.32%,教育支出2.97亿元,增长13.19,城市维护费支出0.71亿元,增长14.11%,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0.43亿元,增长14.26%,行政管理费支出2.09亿元,增长9.3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06亿元,比年初增加7.6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0.49亿元,比年初增加7.1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2.96亿元,比年初增加15.9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56.94亿元,增加17.23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2.37亿元,增长12.4%。其中财险保费收入0.72亿元,增长7.31%;寿险保费收入1.65亿元,增长14.7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521所(不含幼儿园),其中,大中专14所、普通中学88所,小学419所。在校学生29.33万人,其中大中专0.65万人,普通中学11.29万人,小学17.39万人;普通中学招生3.98万人,小学招生2.54万人;普通中学毕业生3.16万人,小学毕业生2.90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6%,小学升学率99%,初中升学率73%;全市专任教师1.32万人。

全年从事科技活动人数1.3万人。组织申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3项,承担自治区科技项目28项,市级科技项目99项。全年引进先进技术45项,专利申请51项,专利授权35项,实施专利40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3个,拥有各类藏书36.2万册,博物馆1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电影院13座,影剧院4座,广播及电视覆盖率在98%以上。成功举办《同一首歌-走进北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卫生机构31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2个,门诊部(所)254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493人,其中医生数为218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263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31次。共举办体育赛事8次,其中省级以上赛事3次,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运动会获奖牌170枚,其中金牌86枚,银牌84枚。社区体育健身条件日益完善。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城市建设年内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供水管道长度48公里,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10公里,道路新建(扩建)5416公里,排水管道7.08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万立方米/日,新增园林绿地面积3公顷。城市建成区面积34.1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3.49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0.64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0.7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2.44%。新增路灯2835盏。

全年投入环境污染治理资金3.06亿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9.3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8.2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烟尘控制区总面积78.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面积19.9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Ⅰ级标准,饮用水水质达国家Ⅲ类标准。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148.87万人,其中女性人口为70.23万人,男女比例为110.6:100。人口出生率12.53‰,人口死亡率5.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9‰。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681元,比上年增加1030元,增长8.84%,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73元,比上年增加758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90元,增加203元,增长7.9%。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市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7.87万人,比上年增长4.1%,失业保险参保职工7.74万人,比上年增长6.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8.34万人,比上年增长39.7%。全市共有3.2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用于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支出2.3亿元,比上年增长5.2%。

注:1、2004年各项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各地区GDP中文名称由“国内生产总值”改为“地区生产总值”,本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即为原“国内生产总值”;

3、按国家统计局规定,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口径不再包括制造业企业直接对居民及社会集团的零售额和农业生产者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

4、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包括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其他各类型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