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形势明显好转,边贸工作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年进出口总额101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26%,其中出口6174万美元,增长21.37%,进口3958万美元,增长60.92%。进出口贸易顺差2218万美元。从出口企业看,15家有进出口业绩的民营企业是我市出口的主力军,全年出口额为333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4%,比上年增长34%,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7.82%,而国有企业则有所下降。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59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22%,加工贸易出口249万美元,下降18.33%。从出口的商品看,烟花炮竹是我市出口的主要产品,占全市出口额近40%,此外出口较多的商品有:农药、珍珠、水产品等。从出口市场看,亚洲、欧洲和北美是我市出口的三大市场,占出口总额的92.73%,其中出口市场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占全市出口的32.71%,日本占12.54%,香港占9.04%,德国占7.71%,泰国占7%。 边境小额贸易进口1110万元,比上年增长86.77%。 利用外资呈恢复性增长。全年审批利用外资项目21个,其中独资16个,合资1个,合作4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2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8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客运量3071万八次,其中航空35万人、铁路15万人、公路2985万人、水路36万人;货运量2182万吨,其中铁路167万吨、公路1937万吨、水路78万吨,港口吞吐量527万吨。邮电通信业保持迅猛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1%。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8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55%,其中旅游总收入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八、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2.3亿元,比年初增长16.5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5.8亿元,比年初增长6.4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4.3亿元,比年初增长11.95%,其中短期贷款68.5亿元,中长期贷款33.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7.64%和19.34%。工业贷款16.7亿、农业贷款9.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6.19%和10.63%。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35.55%,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0.61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6%和58.09%。 九、科学枝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导向作用。全年安排市级及以上的科技项目93项,其中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3项,有6项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内又有3家企业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使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7家,高新技术产品达20种。年内全市引进、推广、开发农业种养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38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本科上线率居全区第一,6个科目单科成绩在全区列第一。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一中、七中、九中新建、扩建项目投入使用,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已竣工23个。新增学生席位4631个。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85所,专任教师5061人,学生10.64万人;小学428所,专任教师7109人,学生18.47万;幼儿园(学前班)159所,专任教师845人,学生3.26万。全市初中升学率56.4%,小学升学率96.1%。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实施精品战略,繁荣文艺舞台。各类文艺作品在省(区)级以上发表、展(演)出80件以上。成功组织了“相约北海”旅游文化周活动。文艺团体完成演出场次240场,观众86.8万人次,其中文化下乡演出82场,观众36万人。此外,还组织80多个单位举办了50多场大型文艺晚会,组织业余剧团举办150多场文艺晚会,观众达20多万人次。全市共有电视台2座,广播电台2座,电视覆盖率、广播覆盖率均达98%以上。 各项卫生改革稳步推进。加快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实发事件“三网”建设成绩喜人。公民无偿献血取得新突破。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二医院、合浦卫校附属医院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农村改水改厕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6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3个,专业卫生人员数6279人,病床床位3099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宏源杯”全国沙滩足球赛和全国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承办了全区性赛事5项,举办了“北海之光杯”、“迎春杯”、“贺岁杯”等体育赛事6次,成功申办全区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在2002年度全区青少年运动项目比赛中,取得34枚金牌、44枚银牌、43枚铜牌的好成绩,并有一项打破全区记录。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垃圾处理厂被评为全国6个一级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场之一。完成了迎宾大道、站前路及市区37条小街小巷的路灯改造工程,北海大道、四川路、北部湾西路的路灯改造工程也已完成了规划。城市街道美化完成了北部湾中路、北部湾西路、和平路、解放路的人行道彩砖铺设。北部湾广场、合浦廉州广场改造工程完成。北部湾路配电网电缆管道埋设工程完工。在“南珠杯”评比中,我市再获优秀城市光荣称号。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大对环境监督管理和环境污染控制工作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绩。市区内工业废水排放总量72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644万吨。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量292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2148吨,回收量2004吨,环境噪声达标面积20平方公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06%,生活污水处理率13.6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空气质量居全国最优行列,银滩公园浴场水质也保持最优状态,饮用水源综合评价属清洁(l)级。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145.4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76.10万人,女性人口69.39万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人口42.37万人,全年出生人数14830人,出生率10.22‰,死亡人口4003人,死亡率2.76‰,净增人口1082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6‰,比上年下降2.19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92元,比上年增长9.68%,人均消费性支出5898元,增长9.10%,农民人均纯收入2454元,比上年增长8.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