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继续巩固和提高九年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年末全市共有小学906所,招生6.01万人,在校学生37.8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全市有普通中学156所,其中初中招生5.91万人,在校学生15.58万人,初中入学率92.5%。普通高中招生0.89万人,在校学生2.42万人。全市年末共有职业中学17所,在校学生1.32万人。学前教育有新发展。全市有幼儿园98所,在园儿童6.28万人。全市经高考获各类大学录取人数为5136人,比上年增长18.4%,大学升学率为70.1%。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至年末,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16个,比上年增加5个。公共图书馆5个,总藏书量89.09万册,其中市区藏书量45万册;在全国、自治区各项重要文艺评奖中,我市共获奖10多项。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市政广场和太阳广场的广场文化活动、文化进社区活动、“CDMA杯”舞蹈大赛、“彩王杯”卡拉OK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了我市的群众文化事业。据文化部门统计,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35场次,观众达40多万人次,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提高。全市广播覆盖率达92.5%,电视覆盖率达94.4%。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基本完成,有线电视传输质量提高,用户不断增加。我市列为全国首批数字电视试点城市。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2003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44所(不包括私人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88所;卫生机构病床603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5102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301人,其中医生2850人,护师、护士2955人。卫生防疫成效显著,全市有卫生防疫机构5所,全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比上年下降14.58%。“非典”防治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年内确诊2例“非典”病例完全治愈,无疫情扩散,无“非典”第二代病人出现。公民无偿献血意识增强。全市无偿献血人数占总采血人数的92%,比上年增长73.5%。医疗单位临床成分血应用率达70.2%。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以群众体育推动全民健身为目的,开展多种多样的基层性体育活动,举办各种群众性体育比赛74次,参与活动达1.77万人次。社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2003年市区成立了38个文体辅导站。体育场地设施继续改善,改造了武术训练馆,新建成面积达2千平方米的体训基地教练员公寓。竞技体育取得可喜成绩,2003年我市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区运动会比赛中共获金牌8.5枚,银牌9枚,铜牌21.5枚。全市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体育锻练达标人数达38.39万人,其中市区4.03万人。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稳定增长。2003年年末全市总人口293.69万人,其中男性154.82万人,女性138.87万。非农业人口58.6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0.0%。全年净增人口2.4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提高。2003年城镇职工人均工资10764元,比上年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2元,增长12.4%,增幅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136元,增长19.6%,增幅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农民收入继续增加。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元,比上年增长5.8%。居民住宅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竣工商品房住宅面积33.23万平方米,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29.83万平方米。 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1.26万人,参保率为93%。收缴失业保险基金1866.63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全年共接收失业人员3314人,其中有1491人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了再就业,就业率为45%;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及离退休人员11万人,全年收缴基本养老金173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9%,收缴率达91.23%。退休养老金完全社会化按时足额发放,全年拔付社会养老金26874万元;医保改革逐步深化。至年末,全市参加医疗保险共17.78万人,医疗保险基金收缴率达97%。积极支持经济药店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年末,我市医保定点药店扩展到11家。全年全市共征收医疗保险基金9163万元,增长25%。 注:1.本公报由梧州市统计局供稿。 2.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以《梧州年鉴》公布数为准。 3.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