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7 南宁市统计局

金融业:2000年,全市金融系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调整信贷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积极支持了地方国民经济的发展,存款稳定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9.4亿元,比年初增长14.8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83.75亿元,比年初增长20.1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1.04亿元,比年初增长8.66%,储蓄分流有所加快。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43.5亿元,比年初增长20.67%。其中,中长期货款余额210.98亿元,比年初增长31.21%。

保险业:保险事业不断发展,人们的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保费收入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5亿元,增长0.74%,寿险保费收入4.25亿元,增长18.4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68亿元,增长30.5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支出1.68亿元,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赔款1.09亿元,寿险给付0.48亿元。

科学技术:2000年,全市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力度,以创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为载体,重点抓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全年共组织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星火计划项目1项,重点成果推广项目1项;实施区市创新计划项目135项。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0项,总投资37509万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1012.1万元。全年共有43个项目通过技术鉴定,有5个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有20个项目获市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中达到国内水平的26项,其中国内领先4项,国内先进的22项,达到区内水平的15项,其中区内领先的10项,区内先进的5项。

开发区:2000年,我市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沙田经济开发区、邕宁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华侨投资区等5个开发区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引资,成为我市外引内联的窗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07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5.25亿元,比上年增长61.97%。开发区招商引资保持较好势头,实际利用外资27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4%,工业产品出口总额达2154万美元。

教育事业: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稳步推进,“两基”达标得到巩固。2000年末,全市高等院校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6个,在校研究生1224人,比上年增招298人;普通高等院校13所,招生2.15万人,比上年增招0.63万人;在校学生5.48万人,增长26.36%;各类中等专业学校47所,招生1.77万人,在校学生6.85万人,下降0.35%;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45万人;下降11.4%;技工学校在校学生5361人,下降1.69%;普通中学招生7.58万人,在校学生20.26万人,增长5.5%,小学在校学生29.76万人,下降3.9%。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初中毕业升学率达63.4%,(市区升学率达82.4%)。幼儿园在园幼儿5.20万人。全市成人高校9所,在校学生3.19万人,比上年增长23.36%,成人中等教育在校生达2.66万人,比上年增长8.93%。

文化事业: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0年,成功地举办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第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极大地推动了我市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南宁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艺术创作和精品生产取得突破,舞剧《妈勒访天边》获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及“荷花奖”的六个单项奖金奖,独舞《姑娘不穿鞋》、《网歌》分获全国第十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编导、表演一、二等奖,小品《呼唤》、《窗外》、《关于爱情》获区第五届剧展一、二等奖。200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站)59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书量235千册(件),全市52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图书馆(室)。

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2000年末,全市拥有卫星地面接收站308个,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8%和95%。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9.03万户,全年广播电台播送新闻2.45万篇,电视台播送新闻1.06万篇。全年出版报纸32938万印张,各类杂志4439万册,图书17502万册。

卫生事业: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0年末,全市拥有各种卫生医疗机构1290个,其中医院100个,共有医疗卫生病床12141张,比上年增加168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196人,其中医生8285人。农村合作医疗得到巩固和发展,新建合作医疗点22个,559个行政村建立有合作医疗。疾病控制工作得到加强,医院无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卫生监测逐步完善,市区食品卫生合格率达85.88%,食具清毒合格率达85.11%,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92.34%,饮用水监测合格率达100%。

医学科研、卫生防疫成效显著,医疗卫生科技工作获区、市科委立项29项,全年完成科研项目14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4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公民无偿献血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无偿献血3.55万人次,献血量655.83万毫升。

体育事业:体育事业得到加强。2000年,我市运动员在国际性比赛中,获得银牌1枚、铜牌1枚;在全区性竞赛项目中,夺得金牌129枚,银牌116枚;铜牌99枚。并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自治区运动会,我市运动员在区九运会上团结拼搏,共夺得金牌129枚,奖牌共343枚的好成绩,还获得团体总分、奖牌总数、金牌总数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的第一名。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活动更加活跃,有96%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0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54.08亿元,增长4.05%,集体经济单位投资2.8亿元,比上年下降9.09%,其他经济单位投资19.92亿元,比上年下降9.50%。分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42.05亿元,比上年下降4.21%,更新改造投资1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0%,房地产开发投资15.36亿元,增长5.03%。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建设均有新的进展。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额12.95亿元,占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额比重的16.86%。其中:完成额超亿元的项目有:邕江防洪堤工程、南糖蔗渣纸浆项目、机场高速路、沙井大道、快速环道、北环路等。部分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南宁赫斯特公司年产4000吨特梨酸项目竣工投产,南糖污水处理技改项目竣工使用,市三十一中建设竣工,机场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富宁路、快速环道北环,陈村水厂二期工程以及防洪堤亭子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完成计划进度。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三津水厂二期工程、防洪堤江北中西堤、会展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程进展加快。

五、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