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0113所。其中医院450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0 所,卫生监督机构106所,妇幼保健院(所、站)104所,乡镇卫生院125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2所,诊所(室)其他卫生机构等7793所。村卫生所(室)2.35万所。全区卫生人员18.94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84万人,卫生人力总量达22.78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49万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6.07万人,注册护士5.60万人。全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床位总数达10.97万张,其中,医院床位7.57万张,卫生院床位3.40万张。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县(市)111个,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3541.78万人,参合率86.61%,比上年提高9.24个百分点。全区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160069例,报告发病率为335.72/10万,死亡1316人,报告死亡率为2.76/10万。 广西体育健儿在世界三大赛中获5枚金牌,5枚银牌。体育基础设施和群众运动场所增加,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各族人民体质不断提高。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总人口504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81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2万人,出生率为14.4 ‰;死亡人口29万人,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8.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90.3元,比上年增长14.5%,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6.0元,增长16.0%,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8%。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85.0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食品类支出1594.7元,增长15.7%;衣着类支出91.2元,增长4.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124.0元,增长10.5%;医疗保健类支出154.3元,增长3.6%;交通和通讯类支出261.9元,增长6.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支出172.7元,增长0.2%;居住类支出535.5元,下降3.4%;杂项商品和服务类支出50.8元,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627.4元,增长18.1%。其中,食品类支出4083.0元,增长20.2%;衣着类支出772.3元,增长17.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603.8元,增长23.0%;医疗保健类支出529.4元,下降2.3%;交通和通讯类支出1376.0元,增长47.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支出1081.5元, 增长3.0%;居住类支出891.3元,增长11.0%;杂项商品和服务类支出290.0元,增长4.6%。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53.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4%。 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234.39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1平方米,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平方米,增长4.0%。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68.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6万人;失业保险234.61万人,增加10.8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61.42万人,增加22.11万人;工伤保险204.9万人,增加22.48万人;生育保险176.54万人,增加13.0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3.79万人。 全年56.9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1.2万人;180.5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4.6万人。 年末全区社团单位838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869个。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61个。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81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9.8万张,收养各类人员7.6万人。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34176.7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灾毁耕地5.3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2.9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新增耕地7792.6公顷。 全区平均气温20.4℃,比常年偏低0.1℃。全年平均降水量1845.8毫米,比上年增加511.8毫米。全年水资源总量2495.7亿立方米,增长80.0%;人均水资源5208立方米,增长78.2%。年末全区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82.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99.8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312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94.12亿立方米,增长0.7%;工业用水48.32亿立方米,增长1.1%;生活用水64.46亿立方米,增长0.2%。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435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84立方米,下降19.7%。全区人均用水量651立方米,下降0.5%。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9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全区已获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2个。全区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7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比上年增加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3.16万公顷,增长1 %。全区森林面积1287.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2%。活立木蓄积量5.5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5.22亿立方米。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6642.1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3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1.106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97%。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耗2.335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0.35%。 全区21个设市城市及68个县城供水综合生产能力886万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3.5%。污水集中处理能力156.2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处理率20 %,提高8.2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6.7%,提高8.4个百分点。城市燃气普及率76.5%,提高1.1个百分点。城市用水普及率88.3%,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道路长度8760公里,增长5.3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5.64标台,增长3.7%;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0465公顷,增长5.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8.1%,提高0.3个百分点。人均道路面积10.8平方米,增长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8平方米,增长3.4%。 在监测的14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78.6%;有3个城市为三级,占监测城市数的21.4%。 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659起,比上年减少78起。因森林火灾造成受害森林面积0.14万公顷,减少39.1%。全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8557.42万元。全年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076起,造成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190万元。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397人,比上年下降8.5%。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7人,下降25.4%;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4.23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121起,造成2677人死亡、741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023.66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3.94人,下降15.1%。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