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清远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争当山区发展排头兵”目标,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顽强拼搏,战胜了年初严重低温冰雪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影响,各项工作全力推进,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6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429.4亿元,增长25.9%;第三产业增加值217.7亿元,增长10.8%。人均GDP突破2万元,达到20205元,增长16.5%。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4:32发展为13:58:2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5%。从八大类别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来看,呈现“七升一降”态势:食品类价格上涨9.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8%;交通和通讯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3.4%;衣着类下降5.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8%。 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资源与环境约束日趋加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滞后于发展需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不高,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加大。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受阻,企业效益明显下滑,房地产市场交投萎缩。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503.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68.4万亩,产量75.5万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31.9万亩,产量169.8万吨。水果产量36.3万吨。肉类总产量20.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2万吨;禽肉产量7.6万吨。共出栏肉猪163.7万头,出售家禽4629.5万只。全年水产品产量7.7万吨。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已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63家,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1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实现销售收入51.6亿元,出口创汇2739万美元,带动农户29.6万户,每户年均增收3125元。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54.1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农业产值83.8亿元,增长1.4%;林业产值8.8亿元,增长13.4%;牧业产值49.3亿元,增长10.9%;渔业产值8.4亿元,增长2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7亿元,增长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691.9亿元,增长3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620.4亿元,增长42.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89.7亿元,增长30.8%。其中轻工业增加值95.3亿元,增长36.3%,重工业增加值294.5亿元,增长29%。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7.6亿元,增长4.4%;集体经济增加值9.1亿元,增长2.2倍;股份制经济增加值144亿元,增长30.9%;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加值199.2亿元,增长31.2%;民营经济增加值165.8亿元,增长31.5%。
十大工业行业总产值达到1261.3亿元,增长46.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77.8%。其中三大新兴行业产值243.1亿元,增长36%;三大传统行业产值480.2亿元,增长58.4%;四大支柱行业产值538亿元,增长41.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泥产量1952.1万吨,增长17.8%;瓷质砖产量14154.3万平方米,增长36.3%;铝材产量71.5万吨,增长62.9%;铜加工材产量15.7万吨,增长23.2%;发电量50.6亿千瓦时,下降19.6%;服装6550万件,下降19.7%。 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3.4, 比去年同期提高22.8个百分点。全年流动资金周转次数5.3次,比去年同期提高0.9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7.3万元/人,同比增加4.8万元/人。资产贡献率6.8%,资产负债率58.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8.7亿元,增长39.7%。产品销售率为95.4%。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下降25.5%;实现利润总额9.7亿元,下降56.3%;应缴增值税19.1亿元,增长5.3%。亏损企业329家,同比增加92家;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0.8亿元,同比增长78.4%。 年末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73家,完成总产值35.64亿元,比上年下降9.7%。上缴工程税金2.93亿元,增长70.3%,实现利润总额2.28亿元,下降4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3.5亿元,增长44.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55.4亿元,增长31.3%;更新改造投资66亿元,增长18.1%;农村私人投资40.4亿元,增长32%;城镇私人投资27.9亿元,增长3.7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5.7亿元,增长78.1%。分投资主体看,民营经济完成投资368.6亿元,增长64%;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58.3亿元,增长24.1%;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完成投资127.9亿元,增长19.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9亿元,增长86.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04.3亿元,增长35.8%,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53.2亿元,增长3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82.2亿元,增长50.5%,其中交通邮电通讯业完成投资81亿元,增长13.5%。 全年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72.3亿元,增长29.9%;基础产业完成投资264.6亿元,增长35.9%;原材料项目完成投资113亿元,增长31.2%;能源项目完成投资32.5亿元,增长44.8%。 在房地产开发中,商品房竣工面积96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3%;商品房销售面积125.4万平方米,下降47.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2.4万平方米,下降51.2%。商品房销售额36.7亿元,下降44.3%,其中住宅销售额30.8亿元,下降49.7%。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6亿元,名义增长27.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1.5%。其中,城镇市场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71.9亿元,增长28.2%;农村市场完成消费品零售额78.7亿元,增长25.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12.5亿元,增长27.7%;住宿餐饮业37.8亿元,增长25%。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额比上年增长7.8%;金银珠宝类增长25倍;日用品类增长26.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4.7%;汽车类增长23.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2.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18.6%;服装鞋帽类下降22.4%;书报杂志类下降48.7%;通讯器材类下降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