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6 江门市统计局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飞跃。我市体育部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年举办大型赛事及活动220项次,参加活动人数160万人次,较大型的有江门市直第16届机关运动会、美国休斯顿与中国东北虎男子篮球对抗赛、“中国电信杯”国际男子网球希望赛、“凯美瑞杯”市羽毛球赛、“康盈杯”市乒乓球公开赛、市中学生三人篮球赛、市五人足球赛等多项赛事。群体创先活动成效显著,市蓬江区堤东办事处获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环市办事处、石冲、滘北北淳获全省体育先进社区;鹤山古劳镇、台山都斛镇顺利通过了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的验收。竞技体育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第十二届省运会上,我市代表团发挥较高水平,较好地完成了赛前所制定的“保十争九”的目标,以38.5枚金牌、2405分的成绩双双排在总金牌榜、总积分榜第十的位置。另外,我市运动员在其他世界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多米尼加举行的06年世界举重锦标赛中,李宏利获得了男子77公斤级抓举金牌;在俄罗斯举行的世界蹦床大奖赛(分站赛)中,王劼谞获得了个人第一名,在英国举行的蹦床世界杯总决赛中获得个人全能冠军;在多哈亚运会男子举重项目上李宏利又取得77公斤级举重金牌,为侨乡争得了荣誉。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全市共销售体育彩票8120万元,增长11.1%,为地方创税302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与社会安全

城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维持在国家二级标准水平,市区全年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在16-131之间,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达96.2%。全市主要河流水质良好,西江干流和潭江干流水质分别达到Ⅱ类和Ⅲ类标准。全市各级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符合国家饮用水源卫生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5分贝,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平均值为69.0分贝,优于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启动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查和饮用水源地环保规划编制工作。发扬“潭江模式”,签订第四轮江门市潭江水资源保护责任书。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台山市、开平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基本完成。建立环境违法行为举报有奖制度,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向行动。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

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完成了《江门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和《江门市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评审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鹤山市共和镇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市新建13个市级生态示范村。

社会安全问题得到社会各界重视。全年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40宗,下降25.9%;死亡35人,下降36.4%;重伤9人,与上年持平。交通肇事次数7682宗,下降4.2%;交通死亡人数484人,下降9.4%;受伤人数9094人,下降2.3%;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1033.05万元,下降21%。全年火灾事故827宗,下降30.85%;死亡人数5人,下降37.5%;受伤人数5人,下降61.54%;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41.59万元,下降13.71%。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合理控制。根据2006年全国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测算,全市常住总人口411.01万人,人口出生率9.45‰,人口死亡率5.48‰,人口自然增长率3.97‰,人口密度405人/平方公里。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任务。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6660元,增长10.8%;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607元,增长4.5%;城乡居民各项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941.03亿元,较年初增长10.46%。江门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9元,增长7.55%。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有312条集体年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实现脱贫。着力解决群众饮水难、行路难、读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五难”问题,受益群众达80多万。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600元。提高市区城乡低保标准,城市提高到280元/人月,农村提高到不低于160元/人月。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日益完善。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76万人,发放低保救济金3763.7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261.38万元,共计救助4.9万人。全市五保供养人数4402人,全年落实供养经费1417.6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2.34亿元。全市离休、退休、退职人员12.13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49.17万人。企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7.6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9.6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5.9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7.39万人。

我市拥有社会福利院6间,社会福利院收寄养人数667人,社会福利院床位1066张;拥有敬老院73间,敬老院收寄养人数1664人,敬老院床位3489张;全市社区服务项目1816个。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所有统计数据应以今后出版的《江门统计年鉴-2007》为准。

2、公报中各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公布,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