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年末全省参加企业养老保险1225.52万人,比上年增长7.0%;失业保险1005.80万人,增长5.4%;医疗保险1034.16万人,增长17.9%;工伤保险1215.09万人,增长8.5%;生育保险376.73万人,增长13.9%。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552.29亿元,增长18.7%;年末基金累计结余876.12亿元,增长31.2%。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省共投入救灾款1.05亿元,恢复住房1.14万户3.02万间;已保五保对象21万人,比上年增加5632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全省纳入低保人数115.9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其中城镇37.7万人,农村78.2万人,共发放低保资金6.2亿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全年共接待求助人员67702人,实际救助62126人。全省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30.66亿元,筹集福利资金10.7亿元。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年全省建设占用耕地8078.31公顷,灾毁耕地549.27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9390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6122.51公顷。全年净减少耕地21488.67公顷。 水资源供求关系紧张。当年人均水资源1390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4.0%。全年平均降水量1314毫米,下降7.7%。年末全省31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08.50亿立方米,减少0.34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45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长4.0%,工业用水增长6.0%,农业用水下降6.0%。 总体水质状况稳定。2004年全省四大水系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但流经城市江段和水量较小的跨市河流污染仍然严重。109个省控断面中,59个断面为Ⅰ至Ⅲ类水质,在57个省控江段中,水质优良的江段数28个。全省近岸海域以一、二类海水为主,占74.1%,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1.0%。 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7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3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9种,水气矿产5种。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5处。有1处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 城市环保工作有所加强。全省21个地级市中,有19个市空气质量良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局部地区空气质量有所下降,城市酸雨污染较严重。全省城市区域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有52.4%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较好,77.3%的监测路长噪声达标。全省建成烟尘控制区175个,面积3256.7平方公里;环境噪音达标区235个,面积1740.4平方公里。 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迹地更新、低产林改造面积161.29千公顷,义务植树9391.7万株。森林覆盖率57.4%。截止到2004年底,全省建立森林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05个,总面积103.3万公顷,占全省陆地面积的5.8%;建成生态示范区165个,总面积326.5万公顷;全省共有深圳、珠海、中山、汕头、惠州、江门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深圳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