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湘西州统计局

医疗卫生事业迈向新台阶。初步建立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取得了非典防治工作的胜利。年末全州共有卫生机构318个,病床5975张,每万人拥有病床23张,卫生技术人员8750人,全年投入资金1366万元,启动了15662平方米的疾控机构业务用房建设;投入1600多万元用于农村卫生院和县级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组织77人36支卫生技术扶贫工作队到基层卫生院开展技术服务,培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000多人次;投入改水资金205万元,新增受益人口2.1万人;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11家,州级“文明卫生单位”17家。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年内责令停止经营58户次,对122家无证诊所进行了处理。

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全州全年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19亿元。新增道路面积39万平方米,人行道总面积113万平方米,新增设排水管道总长5.3公里。全州城镇人均道路面积达7.85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1%以上,燃气普及率达59%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3.71平方米。全州城市化水平提高到24.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在全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上,我州运动员代表长沙市体育代表团夺得3枚金牌1枚银牌,为长沙市体育代表团进入全国前五名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省州争了光。在全省体育运动会上,共夺得金牌24枚,金牌数列全省第九位。在创办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州体校的举重、永顺的体操、古丈的举重、吉首的蹦床项目已被省体育局认定为省级后备人才基地。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取得良好成绩。在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我州体育代表队获表演一等奖;在全省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州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夺金牌3枚;州残疾人游泳运动员田荣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获3金1银,实现了我州残疾人运动员在全国大赛上零的突破;在全省第三届农民运动会上,我州农民体育代表团获2金3银1铜,金牌数排全省第4位,总分第九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我州运动员获秋千双人触铃金牌。全民健身活动热浪迭起。农村以舞龙、舞狮、龙舟为主,城市社区以篮球、长跑为主,群体竞赛活动长盛不衰。全年举办各类大型群众体育竞赛活动109次,参加人数9万多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全州环保系统年末职工人数326人。共有环境监测站9个,国家环境保护区1个,省级环境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1万公顷,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1.3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2.8万公顷。全年完成污染治理项目27个,总投资200万元。年末建成烟尘控制区1处,控制区面积12.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达标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0.5%,空气质量达标率73%。

十二、人口

据抽样调查,2003年,全州计划生育率87.23%,比上年下降0.22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12.84‰,比上年下降0.41个千分点;死亡率6.65‰,比上年下降0.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19‰,比上年下降0.33个千分点。年末全州总人口265.6万人,比上年增长3.7‰。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98.07万人,占总人口的75%,其中土家族109.84万人,苗族86.64万人。

十三、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03年职工工资总额13.27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部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0874元,增长10.8%。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401元,增长5.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7.88亿元,增长2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8元,增长12.2%。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2003年全州共有敬老院60所,收养五保对象609人。民政部门争取各项救灾资金3300万元,红十字会募集各项资金448万元,100万人次的困难群众得到了救济;全年完成灾民建房16327栋,其中完成全倒房建房3925栋、半倒房建房11094栋、滑坡搬迁户建房1308栋。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4.18万人,增长4.2%;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数3.69万人,增长5.1%;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9.75万人,增长5.4%;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9.2万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16亿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1061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382万元。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本州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