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广东省统计局

证券市场不断规范与发展。全年全省(不含深圳,下同)上市公司筹集资金65.6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倍。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64家,上市股票68只,其中A股62只,B股6只。总股本321.18亿股,比上年增长25.3%;流通A股105.95亿股,增长26.8%。上市公司股票市价总值2147.53亿元,流通市值777.99亿元。全年证券市场交易金额8241.75亿元,增长55.7%;投资者开户数496.05万户,增长4.9%。

保险业务迅速增长。全年保费收入37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3.56亿元,增长12.5%;人身险保费收入254.66亿元,增长23.8%。各类保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96.50亿元,增长18.4%。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61.97亿元,人身险给付(退保)支出34.53亿元,分别增长21.1%和1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省招收研究生1.16万人,比上年增长33.0%;在校研究生2.79万人,增长29.6%。全年高等学校共招普通本专科生22.58万人,增长28.2%;在校本专科生58.78万人,增长25.7%。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23.33万人,增长7.0%;在校生63.08万人,增长3.1%。普通高中在校生113.72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24万人。全省初中在校生432.18万人,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00.0%,初中三年保留率92.9%。小学在校生1025.3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5%,小学五年保留率100.0%。

科技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科学技术人员105.8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全省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由科研机构转制的企业、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共403个,高等院校办科研机构420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75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9.5万人;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337.3亿元,增长15.8%。全省已建立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68个。拥有民营科技企业5920家,从业人员55万人,技工贸收入1920亿元,增长22.3%。

科技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全年获省级科学技术奖279项,比上年增长17.7%;获省级重大科技成果669项,增长7.6%。其中基础理论成果61项、应用技术成果604项、软科学成果4项。全年申请专利量4.2万件,专利授权量2.8万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2.3%和23.0%。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全省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90家,增长32.3%;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100亿元,增长29.8%。火炬、星火、科技攻关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技术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全省设立技术贸易机构6250家,从业人员15.2万人。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1924份,比上年增长44.3%;合同成交金额80.57亿元,增长17.7%。

综合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16个,抽查产品50496批次,比上年增长9.1%;产品抽查合格率85.9%,提高0.2个百分点。测绘部门共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图7715幅,增长1.8%;出版商品性地图及图书165种,增长12.2%。全省共有气象观察站86个,新一代天气雷达4部,已建成自动气象观察站500个。全省信息化综合指数58.2,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省有各类专业艺术团体143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0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30个,博物馆、纪念馆142个。广播电台22座,电视台24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8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0%,电视人口覆盖率96.4%。全年共出版图书3.01亿册,报纸40.5亿份,杂志2.3亿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5409个,医院床位17.30万张。已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565个,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2.14万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7.3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0.87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4.2%和5.5%。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98.3%,自来水普及率73.5%,农村居民卫生户厕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72.0%和72.3%。碘盐覆盖率99.2%,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90.8%。全年无偿献血71.82万人次。到2003年底,全省共有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中山、惠州、南海、江门、肇庆9个城市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29个城市被评为广东省卫生城市。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省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10人获10项13个世界冠军,56人获50项86个亚洲冠军,8人破6项次全国纪录,229人获138项次全国冠军。《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省得到广泛贯彻实施。中、小学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率、达标率、优秀率分别为96.5%、95.1%和25.9%。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003年全省四大水系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但流经城市江段和水量较小的跨市河流污染仍然严重。106个省控断面中,62个断面满足Ⅰ至Ⅲ类水质要求,57个省控江段中水质达标江段数33个。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有19个市的空气质量良好,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有所加重。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697个,总投资24460.4万元。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386个。全省共建成烟尘控制区174个,面积2912.6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音达标区228个,面积1674.8平方公里。全省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有76.2%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良好。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省拥有自然保护区209个,总面积305.5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80.8万公顷,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5%;生态示范区117个,总面积305.6万公顷。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9.8%,建成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96.9%。到2003年底,深圳、珠海、中山、汕头、惠州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上升。根据2003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954.22万人,比上年增加95.64万人。人口出生率13.66‰,死亡率5.31‰,自然增长率8.35‰,分别上升0.37、0.23和0.14个千分点。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0.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54.58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2%和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和3.4%。全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4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100元,增长12.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8%。

城乡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4900.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3%;农村竣工住宅面积4012.96万平方米,下降2.3%。

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省参加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145.75万人、954.09万人、876.98万人、1120.01万人和330.76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5.8%、7.2%、22.2%、6.7%和27.9%。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427.0亿元,增长29.2%;年末基金累计节余669亿元,增长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