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益阳市统计局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建筑业生产经营持续增长。1998年,全市国有和资质等级四级以上的集体施工企业共完成建安工程产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建筑企业实现利税3739万元,增长9.7%。

五、国内商业、市场物价和对外经济

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稳步推进,商业企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加大市场调控力度,消费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肉、菜、糖等品种供应充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国有单位零售额1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集体单位零售额8.95亿元,下降0.4%;私营和个体零售额22.98亿元,增长9.6%;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14.58亿元,增长6.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6.66亿元,增长0.6%。

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1998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9%。从14大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看,降的多增的少:食品类为97.6%,文化体育用品类99.0%,家用电器类96.6%,首饰类94.6%,燃料类93.1%,建筑装璜材料类97.4%,机电产品类97.4%,服装鞋帽类98.7%,纺织品类99.6%,中西药品类95.9%,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而化妆品类为102.6%,书报杂志类100.5%,日用品类100.7%,饮料烟酒类101.5%,比上年有所提高。

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外贸出口大幅滑坡的情况下,全市认真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开放框架初步构筑。年内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3929万美元,其中出口3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3345.5万美元,增长72.3%,其中三资企业实际到位外资2982万美元,增长1.17倍。在直接利用外资的同时,间接利用外资总量大幅增长,结构和质量逐步改善。日元贷款、世界银行贷款、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无偿援助等新的引资项目开始进入益阳。

旅游事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全年接待来益旅游的中外客人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8%,旅游创汇11万美元。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由于洪涝灾害的影响,加上企业经济效益不佳,财政增长减缓。1998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2814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完成上划中央“两税”21403万元,比上年下降0.68%。完成地方财政支出70775万元,增长1.73%。

金融秩序整体稳定。年内全市金融机构努力改善金融服务,严格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严肃清理整顿非法批设机构、社会乱办金融、非法集资和高息揽存等,实现了存款平稳增长和金融秩序的整体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0.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7.6%和5.4%。银行现金收入247.4亿元,现金支出26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8%和51.4%。保险行业承保金额340.61亿元,实现保险费收入1.71亿元,比上年增长94.3%。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1998年,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进一步巩固,科技成果应用和专利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共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10项,其中省以上科技计划33项,科技示基地建设加强,一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全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达26项。年内认定登记各类技术合同1120个,合同成交额达8900万元。市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434万元,申请专利124件,比上年增长13.1%。实施专利117项。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市除安化县因灾推迟验收外,其余5个区、县(市)和5个国有农场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教育结构调整和教育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年内《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办法》施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步伐较快,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年末全市普通中学304所,在校学生21.9万人,增长6.3%;职业中学33所,在校学生1.6万人;年内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9274人。普通小学3217所,在校学生54.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2%,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比率99.7%。普通高校2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所,成人教育取得可喜成绩。

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成绩斐然。全市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学习邓小平理论普遍深入,一批文明村镇创建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软环境建设年”主题活动和市民素质教育活动卓有成效,“五下乡”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益阳日报》改版为大报,市县两级图书馆初具规模,益阳市艺术团成立。据统计,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图书馆7个,文化艺术馆9个,文化站137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112个,电影放映机构180个。年内创作发表各类文艺作品2267件,其中58件在省级以上的竞赛评比中获奖。长篇小说《铜鼓冲纪事》获省“五个一”工程二等奖;歌曲《我们的老支书》、湘剧《热土忠魂》获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连环画《长河》获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八届群星美术大展银奖。文博事业大有起色,文化市场管理体质得到理顺,社会文化市场日趋健康和繁荣。年末有电视发射和转播台5座,广播电台6座,电视覆盖率91.0%,广播覆盖率87.0%。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卫生事业进一步拓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47个,病床7311张,共有各类医院191个,卫生专业人员1.54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卫生专业人员34人,比上年增加0.8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6个区、县(市)全部达到初级卫生保健合格标准,城市卫生状况大为改观,大灾之年实现了无大疫。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申办省"九运会"获得成功,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展开;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群众体育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通过教育部门的配合支持,中小学体育运动更加深入,业余训练稳定发展,资阳、南县、桃江体校定为省级重点体校,安化县体校连续8年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年内益阳籍运动员在全省、全国的各项体育竞赛中共获28枚金牌,28枚银牌,20枚铜牌。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1998年全市各级迎难而上,负重奋进,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计划生育率97.16%,节育措施落实及时率90.92%,各项指标综合评估排列在全省前列位置,被评为“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实现了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保旗进位奋斗目标。年末全市总人口447.7万人,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5.3‰,自然增长率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