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岳阳市统计局

全市200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9.59亿元,比上年年末增长16.1%。

物价平稳增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2,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5,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9;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2.7。

六、社会事业

分配公平机制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推出了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进一步缩小,2005年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幅度比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幅度高出0.6个百分点。

就业机制向弱势群体倾斜。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76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2.40万人,其中安排“4050”人员0.9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人数10.47万人,分别达到省八件实事规定目标的110.6%、114.1%、110.6%、174.5%。城镇居民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为1.97,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为1.92。至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0.43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1%。

社会保障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市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3万人,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5万人,新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5万人,财政安排“低保”资金增长率15.0%,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启动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8.24万人和19.16万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11.8万人。城镇低保标准由上年的月人均156元提高到180元。

社会福利救济全面推进。2005年,全市福利企业单位55个,安排企业职工2879人,收容遣送安置单位6个,殡仪单位4个。全市共有收养性福利、优抚事业单位208个,年末在院人数4118人。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主要费用增长12.7%。其中抚恤事业费6225.70万元,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3502.00万元,自然灾害救济费1678.30万元,优抚对象优待总金额2154.80万元,城镇保障金8852.7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口覆盖率达2.0%;市政府用于扶贫资金192.00万元,贫困人口脱贫率18.0%。

自然灾害损害降低。2005年,全市受灾面积合计17.03千公顷,成灾面积2.7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合计9.01亿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减少。

乡镇卫生院新建和扩建90所,改造乡镇敬老院28座,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及时发放到位率100.0%,新增集中供养五保户955人,完成率分别达到省八件实事标准的105.9%、107.7%189.6%和106.1%。

社会秩序管理进一步人性化。2005年,律师事务所30个,律师人员271个;公证处10个;人民调解委员会3816个,调解纠纷数2.74万起。交通事故发生983起,下降11.5%,火灾发生407起,增长11.5%;刑事案件立案数1.42万件,下降0.9%,抓获违法犯罪人数1.03万人,增长4.0%。

质监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全市共有88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累计达到482家。市场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为81.0%。定期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92.0%。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全市1652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普查。打假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80万人次,检查场所2.40万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900件,案值500.00万元,取缔制假窝点63个,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城市各项功能有待完善,财政收入规模偏小,就业与再就业压力加大,部分城乡生活还比较困难。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够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使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岳阳市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