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城市36.64亿元,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4.12亿元,增长11.7%;餐饮业18.02亿元,增长8.7%;其他行业4.11亿元,下降14.3%。以汽车、通讯器材等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引领消费市场快速增长。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全年进出口总额为88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出口6562万美元,增长56.8%;进口2326万美元,降低31.1%。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6874万美元,增长35.3%;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753万美元,增长1.2倍。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协议利用外资14113万美元,增长48.5%;实际利用外资10642万美元,增长75.9%。实际利用内资34.9亿元,增长60.0%。 对外经济合作大幅增长。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的合同金额1110万美元,增长10.0%;营业额310万美元%,增长15.0%。 旅游业稳步发展。充分挖掘区域旅游资源,加快创建“四个城市”,以千年古城为依托、洞庭水乡为特色、湘西沅澧风光为重点、德文化为内涵、现代旅游为补充的系列旅游项目,加快十大景区开发。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6亿元,增长3.2%。年末拥有星级旅游宾馆25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6家。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预算支出正常,重点支出保障得力。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9.22亿元,同比增长16.1%,一般预算支出为35.29亿元,同比增长14.3%,收入增长速度首次快于支出的增长速度。上划中央两税4.05亿元,同比增长14.4%。各项税收入库57.71亿元,同比增长16.4%。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1.64亿元,新增39.02亿元,同比少增2.8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6.31亿元,新增33.44亿元,同比多增2.59亿元;企业存款余额42.53亿元,新增2.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5.98亿元,新增13.21亿元,同比多增2.0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8.74亿元,新增7.62亿元,同比多增2.79亿元,其中基建和技改贷款两项减少0.64亿元。 证券市场融资功能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家,股票市价总值29.12亿元。 社会保险红红火火,居民保险意识逐渐加强。2003年新增人寿保险公司2家,全市已有8家保险公司。年末全市保费收入达到7.37亿元,其中寿险收入5.2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65亿元,财产险收入1.48亿元,已决赔款1.55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攻关取得新的突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个,国家星火计划4个,获省部级一般科技项目45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项。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9个,完成产品认证企业32个,法定计量机构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3万件,气象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7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3.58亿元,增长34.0%。 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本年招生4401人,增长9.1%,在校学生12384人,增长7.0%,毕业生2617人,增长149%。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日趋合理,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59所,招生24936人,增长18.3%,在校学生53796人,增长16.7%;毕业生10819人,124%。中小学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学校54所,招生40043人,增长9.1%,在校学生99277人,增长18.5%;普通初中学校276所,招生89235人,下降17.9%;在校学生293786人,下降3.2%,毕业生88086人,增长10.9%。普通小学1588所,减少144所;招生49706人,下降10.3%;在校学生377299人,下降8.9%;毕业生89433人,下降18.8%。特殊学校3所,招生74人;在校学生710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0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9个。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53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103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有线电视用户30.6万户,增加0.3万户。 新闻出版事业稳步发展。出版报纸3种,总印数2516万份;出版各种杂志11万册;各种图书19万册。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329家,卫生机构床位数12135张,卫生技术人员1.6万人,执业(助理)医师6864人,护师、护士4276人。全市乡镇卫生院215家,拥有床位数3742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5%。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全市没有发生一例原发病例,更无二代病例发生。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改观。全市拥有体育场地297个。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获得冠军1个,金牌1枚。全民健身的群众性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环保监测站加强标准化、自动化建设。建成烟尘控制区16个,面积118.8平方公里,增长50.9%;环境噪声达标区8个,面积75.1平方公里,增长49.3%。新上一批清洁燃料、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地表水按功能区达标,大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有自然环境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1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12.4万公顷,增长7.1%,占国土总面积的6.8%。河、湖、空气、重点污染源的监测继续加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00.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4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36.07万人,乡村人口464.0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3‰,下降0.9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6‰;自然增长率为2.6‰,降低0.4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1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50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4元,增加226元。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渠道和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464元,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211元,增长3.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8%。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47.70万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4.2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1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16万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11.36万人次。大病医疗救助方案、法律援助政策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对社会困难群体的保障,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床位3013张。构建以推进社区为载体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取得成效,拥有2361个各种社区服务设施,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8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