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83亿元,增长23.8%;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4.71亿元,增长19.2%;健康险保费收入6.51亿元,增长23.2%;寿险保费收入79.66亿元,增长6.8%。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27.63亿元,增长28.5%,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12.86亿元,增长19.2%;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4.77亿元,增长37.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成果突出,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攻关力度加大。2004年,全省取得各类科技成果943项,147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80项。启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24个,其中"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三级配混凝土泵研究与开发"等项目,均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年共争取国家科技经费2.79亿元,"微生物冶金的基础研究"项目列入国家"973"项目。全省共签定技术合同19370个,合同成交金额40.83亿元。全年受理专利申请7693件,专利授权量3281件。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88.33亿元,增长27.9%。全省拥有17个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有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测绘事业取得新进展。全省公开出版地图227.25万册(幅),测绘图书36.63万册,提供各种比例地形图14425张,航空摄影成果15267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8607幅。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小学教育基本实现了"普九"目标,2004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45%,毕业生升学率为99.4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7.73%,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3.48%。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全省普通高校81所,比上年增加8所,全年共招生20.68万人,增长6.69%,在校学生63.9万人,增长18.95%;招收研究生1.07万人,增长23.95%,在校研究生2.61万人,增长34.3%,其中博士4742人,硕士21341人。各类民办学校833所,在校学生63.6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4年末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87个,文化馆125个,博物馆、纪念馆70个,公共图书馆115个。《老表轶事》等一批文艺创作作品荣获各类大奖。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省广播电台11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2.06%,比上年提高0.27个百分点;全省电视台1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2.06%,提高0.15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418.19万户,增加37.51万户。 新闻出版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年出版图书3909种、报纸87种、期刊235种、音像制品657种、电子出版物120种;全年期刊出版量0.87亿册,图书出版量2.88亿册(张)。多种图书和音像制品在全国获奖。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16个,其中医院721个,门诊部45个,专科防治所(站)100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2个,妇幼保健机构132个,卫生监督机构50个,乡镇卫生院2627个。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80.0%。年末全省卫生工作人员23.33万人。全省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8万人,注册护士5.4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省体育场地29213个,其中体育场38个,体育馆57座,运动场1860个,游泳池112个。建成6个市级体育中心。在国内外正式比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5个。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周活动,参加人次达2100万,开展项目1520项次。 十一、资源与环境保护 矿产资源勘探和地质公园建设取得新进展。2004年,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矿产地16处,新增11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其中铅锌9.77万吨,煤93.6万吨。张家界地质公园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4处。 水资源供应稳定。全省人均水资源2760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2%;年平均降水量1425毫米,增长9.6%;年末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21亿立方米。 耕地面积减少的势头趋缓。全年净减少耕地17263公顷,其中生态退耕16981.23公顷,灾毁耕地454.47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112.49公顷,其他原因减少耕地246.92公顷。全年建设占用耕地4161.69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694.2公顷,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 环境治理取得成效。全省建成烟尘控制区180个,面积1174.4平方公里,增长4.6%;环境噪声达标区166个,面积723.1平方公里,增长3.4%。新上一批清洁燃料、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河、湖、空气、重点污染源的监测继续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率为38.1%,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32.5%,提高8.3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3.37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16.2万公顷。年末全省建有自然环境保护区84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34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104.9万公顷,增长5.4%。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4.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年末全省总人口为669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77.68万人,乡村人口4320.02万人。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1.89‰,比上年提高0.07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80‰;自然增长率为5.09‰,提高0.14个千分点。年末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69.3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8.50%,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4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7.48元,比上年增加943.3元,实际增长7.9%,其中人均工薪收入为6285.96元,比上年增加732.1元;经营净收入493.97元,增加137.8元;转移性收入1744.65元,增加81.1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38元,比上年增加305元,实际增长8.0%,其中工资性收入1081.23元,增加92.88元;家庭经营收入1614.57元,增加187.36元;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141.95元,增加24.64元。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农村居民消费出现新变化。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884.61元,增长13.2%,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881.89元,增加201.68元;人均旅游消费182.88元,增加94.84元;人均购房和建房支出575.28元,增加88.68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0.56辆,家用电脑27.7台;人均居住面积24.1平方米,增加0.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472.29元,增长15.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1%;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57.3台,电话机48.1台,移动电话机24.9台;人均住房面积36.55平方米,增加1.46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