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信阳市统计局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工业投资18.2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25亿元,增长46.4%,技术改造投资8.86亿元,增长30.0%。工业投资中,能源工业投资10.08亿元,增长74.6%;原材料工业投资2.92亿元,增长128.4%;轻纺工业投资3.80亿元,下降28.2%;机械电子工业投资1.00亿元,增长102.6%。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京珠高速公路信阳段建成通车;宁西铁路全线贯通并投入试运营,淮干陈族湾、大港口圩区治理移民工程竣工,农网(二期)项目已通过市级整体竣工验收,白露河口段圩区治理工程、平桥电厂1×13.6MW热电联产机组设备已进入试运行状态,市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经建成。17个新开工项目总投资51.0亿元,目前已有信阳至叶集高速公路、华豫电厂扩建2×60万千瓦机组项目等15个项目开工。信钢综合技改项目等对信阳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8个项目前期工作总体推进比较顺利。

商品房产销同步增长。全年商品住宅投资2.3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商品房销售面积41.51万平方米,增长30.2%,其中住宅33.13万平方米,增长36.1%。

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新增固定资产52.36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5.9%。建成投产项目30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1.0%。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73.68万平方米,竣工率60.8%。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增焦碳生产能力40万吨/年,新增炼钢生产能力10万吨/年;新、改建等级公路47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5.6公里;新增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51公里,新增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116.3万千伏安;铺设城市排水管道长度10公里;增加城市污水处理能力33万吨/日;新建移动通信基站设备2006个;新增高等学校学生席位3460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8.04亿元,增长3.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8.14亿元,增长14.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9.31亿元,增长9.5%;餐饮业零售额12.99亿元,增长19.7%;其他行业零售额3.88亿元,增长36.7%。各类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各类商品销售量增长显著。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销售比上年增长30.0%,建筑材料类销售增长60.5%;书报杂志类销售增长15.5%。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11月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4.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其中批发业增长14.3%、零售业增长6.3%;实现利润总额61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其中批发业增长20.2%、零售业增长17.2%。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63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出口总额4861万美元,增长26.0%;进口总额1493万美元,下降28.4%。出口总额中,外贸直接出口2052万美元,增长44.1%;委托出口2809万美元,增长15.4%。从出口市场看,对亚洲出口1615万美元,增长73.3%,其中对韩国出口增长2.4%、对香港出口增长320.5%;对非洲出口增长15.8%;对北美洲出口73万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67万美元;对欧洲出口334万美元,其中对欧盟出口257万美元。

利用外资增长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数10个,比上年增长42.9%;合同外资金额4711万美元,增长1.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02万美元,增长29.0%。

对外劳务合作进展顺利。全市全年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552万美元,完成劳务输出营业额541万美元,劳务输出年末在外人数2600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公路、水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289094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9%。其中,公路223757万吨公里,下降4.4%;水运65337万吨公里,增长2.6%。旅客周转量275254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9.4%。其中,公路274960万人公里,下降19.4%;水运294万人公里,增长58.9%。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2380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6.2%。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0.41万门,比上年增长17.5%;固定电话用户75.1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3.1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42.02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43.7万户,新增用户16.37万户。电话普及率为15.2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4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3.83万户,比上年增长35%。

旅游业稳定发展。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13家,比上年增加2家;星级宾馆7个,比上年增加2个。受"非典"影响,我市全年接待来信境外人数1104人次,比上年下降3.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5.26万美元,下降3.2%;接待国内旅游者81.81万人次,下降36.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9亿元,增长4.3%。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7.69亿元,下降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5.12亿元,增长2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2.13亿元,增长3.5%;中长期贷款余额59.35亿元,增长43.1%。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6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城市信用社贷款余额7.92亿元,比上年增长0.6%。消费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3.65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6.08亿元,比上年增长49.9%。

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2003年底,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家,上市股票1只,上市公司A股流通股市价总值3.48亿元。华英公司进一步加大了争取上市融资工作力度。

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51564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849万元、寿险保费收入40366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3349万元。全年赔付额10531万元,比上年增长55.8%。其中,财产险赔付额5043万元、寿险赔付额3747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额1741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处,招收研究生20人(比上年增加7人),在学研究生42人(增加13人),毕业研究生7人。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所(与上年持平),招生6439人(增加955人),在校学生19041人(增加3335人),毕业学生3842人(增加1315人)。全市共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所,在校学生6987人,毕业学生3181人(增加721人)。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共招生67998人(增加4695人),在校学生177396人(增加27383人),毕业学生41165人(增加8830人)。其中,普通高中82所(增加7所),招生45502人(增加3512人),在校学生122248人(增加22068人),毕业学生26764人(增加6952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22496人(增加1183人),在校学生55148人(增加5315人),毕业学生14401人(增加1878人)。全市普通初中在校学生497192人,小学在校学生89896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100874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