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分城乡看,市消费品零售额88.43亿元,增长16.9%;县消费品零售额53.19亿元,增长14.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7.53亿元,增长13.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2.91亿元,增长14.4%;餐饮业零售额32.61亿元,增长19.3%。个体贸易餐饮业零售额16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六、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继续发展。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070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8.0%。其中,出口96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4.0%;进口10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4.2%。全市机电产品出口10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7%。 利用外资有较大增长。全年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1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3%;实际利用外资550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9.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38.5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49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3.4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18293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1%。旅客周转量完成25324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7%。货运量2581万吨,增长5.3%;客运量4417万人次,增长11.2%。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38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年末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0.88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8.76万户,新增14.52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94万户。 旅游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1.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8亿元。其中,接待国际游客4380人(次),比上年增长33.1%;接待国内游客35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9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结构趋向合理。全市税收收入15.6亿元,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75%。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3.8亿元,比上年增长38.7%。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3.8亿元,比年初增加80.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45.9亿元,比年初增加5.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52.7亿元,比年初增加6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52.8亿元,比年初增加59.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264.9亿元,比年初增加25.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80.5亿元,比年初增加28.4亿元。工业贷款余额36.6亿元,比年初增加0.7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9.44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9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8.35亿元。全年赔款及给付1466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5920万元,人身险赔付8742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有普通中学483所,其中初中441所,高中42所。初中在校学生60.85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18.38万人。普通高等学校6所,高校在校生42306人。小学教育进一步普及。全市有各类小学2776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小学在校学生107.33万人。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全市有职业中学49所,在校学生数50052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县级以上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4个,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85万元。全年共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成果48项。全年申请专利331件,授权专利163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9项,成交金额1.1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5个。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中波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全市有电视台1座,六县及永城市均建有广播电视台(县级称广播电视台),共有广播电视台7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1.55万户。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包括个体诊所)274个,病床床位13817张;卫生技术人员1989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166 人,注册护士4905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1311人。妇幼卫生机构9个,卫生技术人员1229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93个,床位4935张,卫生技术人员6081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商丘代表团参加河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共获得35.5枚金牌、13枚银牌、15枚铜牌,总分比前届运动会前移了两个名次。我市组织参加了河南省少数民族第五届运动会,成功地举办了商丘市直机关四届运动会,积极开展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点申办工作。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年末全市各级环境保护机构28个,环境保护人员131.2万人。其中,各级环境监测站8个,环境监测人员237人。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全市共有自然示范区2个,面积188.9千公顷。在全市城市中建成了9个烟尘控制区,面积133.3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4个,面积75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820.59万人,出生人口7.88万人,出生率为9.62‰;死亡人口4.18万人,死亡率为5.11‰;全年净增人口3.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51‰;全年城镇人口230.67万人,占28.11%;乡村人口589.92万人,占71.89%。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5元,比上年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15元,比上年增长18.1%。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45元,比上年增长17.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93元,比上年增长23.6%。居民住房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为27.48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953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7906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53.8万人。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17.57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3142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各类福利院床位6558张,收养5772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01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2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5519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415万元;接受社会捐赠138.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