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周口市统计局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0.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6万美元,增长30%;接待国内旅游者450万人次,增长12.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亿元,增长33.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加,金融形势稳定。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31.8%。全市地方财政支出58.6亿元,同比增长29.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4.6亿元,同比增长30.1%。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36.56亿元,下降5.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7.3亿元,增长16.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5.5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79.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贷款余额39.8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8.7亿元。全年赔付与给付1.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683人,在校生14163人,毕业生2950人。全市成人高等教育招生3597人,在校生6158人,毕业生1236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7287人,在校生78949人,毕业生24099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69405人,在校生183261人,毕业生53196人。全市初中招生247945人,在校生676100人,毕业生220230人。普通小学招生250677人,在校生1476150人,毕业生251162人。特殊教育招生437人,在校生2805人,毕业生22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77515人。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905314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67734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23个。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91项。授权专利146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6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11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5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站179个,博物馆7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38%。电视台12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4%,有线电视用户13.0万户。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84个,医院59个,诊所(卫生室)1061个,医院床位6719张,卫生技术人员2228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199人,注册护士4613人。全市共有县以上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2个,卫生技术人员1443人。妇幼卫生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1052人。县乡村三级卫生院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83个,其中中心卫生院48个,总床位12435张,卫生技术人员8854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达11541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员省级以上奖牌51枚,其中金牌16枚,银牌18枚,铜牌17枚,其他名次49个,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

年末全市总人口1070.77万人。出生率10.64‰,死亡率5.47‰;自然增长率为5.17‰。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5.6元,比上年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544.9元,增长17.2%。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76元,比上年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6元,增长16.45%。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9.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1.7平方米。

进一步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其中“4050”人员89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9%。我市饮用水源全部改用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下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二类优良天数265天,达标率74.8%,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新增通油路行政村682个,新建沼气池29.16万个,发展沼气生态村116个,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村容村貌的改变善,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