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28.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8%,其中批发业增长64.6%,零售业增长40%;实现利润总额1429万元。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77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出口总额6794万美元,增长92.6%;进口总额942万美元,下降54.8%。 利用外资增长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数10个,合同外资金额375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88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财政收入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27亿元,增长10.9%。财政支出2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金融机构存货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9.07亿元,增长9.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6.45亿元,增长12.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8.22亿元,比上年下降0.1%。 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80020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746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68274万元。全年赔付额12357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7431万元,人寿险赔付额4926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全市普通高考被清华、北大、人大、科技大学四所名校录取人数,连续五年居全省首位。全市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共有成人高校1所,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共招生31554人,在校学生85985人。普通高中28所,招生22431人,增加1401人,在校学生60543人,增加7405人。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招生9119人,在校学生17920人。全市普通初中在校学生283630人。全市小学在校学生42744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180684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17367人。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市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7项,申请专利260项,授权专利2961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2项,咨询合同52项,合同成交金额6000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1个,文化馆、群艺馆10个,公共图书馆6个、广播电视台7座,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5%,有线电视用户12.5万户。全年出版报纸1400印张。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6个;病床床位801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7459张;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635人,注册护士2643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8874人;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卫生技术人员406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76个,床位1865张,卫生技术人员2096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内的各项比赛中,全市运动员共获得省级以上冠军23个,亚军27个,第三名38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3年全市出生人口37127人,出生率为10.47‰;死亡人口19574人,死亡率为5.52‰;全年自然增加人口17553人,自然增长率为4.9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5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0.88万人,占25.6%;乡村人口263.72万人,占74.4%;非农业人口55.10万人,占15.5%,农业人口299.50万人,占84.5%。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7元,比上年增长7.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529元,比上年增长6.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48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82元,比上年下降0.8%。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7.5万人,有12.76万职工和2.66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15.69万职工和5.4万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170.5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16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1921张,收养1219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3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2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46万元;接受社会捐赠320.2万元。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为了更加准确和规范地表述地区GDP,将“XX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名称调整为“XX地区生产总值”。 3.公报中濮阳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