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4 濮阳市统计局

(濮阳市统计局)

199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力开展“抓双学、促三争”活动,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精心运筹,扎实工作,使我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综合

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全市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16.8%;第二产业增加值89.5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13.5%。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全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由1996年的23.9、53.7、22.4变化为23.0、53.8、23.2,三次产业结构首次由二、一、三变化为二、三、一。在第三产业中,流通、金融等发展较快,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了促进作用。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1997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9350元,比上年增长7.1%。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50元,比上年增长10.5%。

市场物价稳定。1997年,正确的宏观调控和农业连续丰收是市场物价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物价的上涨。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4%,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4.3和3.4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农业基础脆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较差,下岗待业人员增多,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

二、农业

种植业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生产虽然秋季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但因播种面积大,高产作物多,全市农业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79万吨,比上年增长8.8%,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小麦产量109万吨,增长9.2%;玉米产量51万吨,增长16.6%。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1997年棉花总产量2.68万吨,比上年下降13.6%;油料产量13.34万吨,增长23.7%。

造林绿化事业继续发展。林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87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6953公顷,“四旁”植树253万株,造林质量进一步提高。

畜牧、水产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1.3722万吨,比上年增长17.1%。水产品产量4105吨,增长12.6%。

农业物质基础装备和生产条件继续有所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13.6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9.5%,年末全市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载重汽车分别达到69587台和889辆;全年农村用电虽33243.67万千瓦时,增长17%;农用有效灌溉面积221.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8%,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乡镇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增长,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稳定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工业完成增加值7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2.4亿元,增长8.9%;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7.5亿元,增长46.4%;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资企业为主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1.1亿元,增长6.7%。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43.7亿元,增长5.2%。

轻工业发展速度快于重工业。全年轻工业增加值1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6%;重工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长16.8%。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22亿元,与生产基本同步增长。反映工业整体效益水平综合效益指数为92%,按可比口径,比上年提高6.0个百分点。企业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35.4%。实现利税7.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8%,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5.8亿元,增长74.4%。盈利企业盈利水平有所提高,实现盈利额37619万元,增长114.7%,其中地方工业盈利额为32439万元,增长19.5%。

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负债较多,成品资金占用增加,亏损问题依然严重。1997年末,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7.2%,其中流动资产负债率102.1%。工业产品资金占用66531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受中原乙烯影响,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较多,亏损额达42404万元,比上年增亏26351万元。扣除乙烯影响,亏损企业亏损额8629万元,比上年减亏7424万元。

建筑业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9489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市国有建筑业施工工程个数为1175个,实际投标承包的工程856个,投标承包面达62.6%,比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完成房屋竣工面积122.5万平方米,减少12.4%。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46.0%,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为5124万元,比上年增长3.2%。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250元/人,提高1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99亿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地方完成22.06亿元,增长15.5%。在全部投资额中,国有经济投资34.99亿元,下降13.6%;集体经济投资4.59亿元,增长16.3%;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完成7.73亿元,增长44.9%;其他经济类型投资6765万元,下降1.1%。按投资管理渠道观察,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5.9亿元,下降31.6%;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1.2亿元,增长86.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亿元,增长4.6%。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继续得到加强,比重上升。全年农林牧渔水利业完成投资2.24亿元,比上年增长47.4%;能源工业完成投资25.3亿元,增长15.1%,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2.7%上升到52.7%,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2.3亿元,增长27.8%,所占比重由3.5%上升到4.8%。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石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中原大化集团2万吨双氧水项目建成投产,三聚氰氨项目开工在即,赖氨酸项目前期工程进展顺利,市热电厂三期工程、220千伏振兴变电站建成投用,濮台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濮台铁路全线贯通等。

投资效益有一定提高。全年建成投产项目163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83.3%,比上年增长15.5%;新增固定资产79.8亿元,增长2.4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52%。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油气开采47万吨,变电设备能力23万千伏安,乙烯14万吨,有效灌溉面积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