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焦作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9.37亿元,增长10.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3.44亿元,增长9.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80亿元,增长9.6%,餐饮业零售额9.56亿元,增长12.9%,制造业零售额13.45亿元,增长9.9%,农业生产者零售额8.37亿元,增长4.7%,其他行业零售额3.63亿元,增长28.5%。分规模看,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9%;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和个体户消费品零售额34.6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1.8%。各类集贸市场成交活跃。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228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4.3%。其中,出口总额13823万美元,增长95.2%;进口总额9052万美元,增长69.8%。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韩国、比利时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利用外资大幅上升。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3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1.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缓发展。2001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12.1亿元,道路的畅通促进了运力运量的发展。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10.3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0%。公路货物周转量28.5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0%。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09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固定电话用户达59万户,电话普及率为17.76部/百人,比上年提高2.76部/百人。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3.32万户,年末用户达到21.98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1.28万户,比上年增长121.2%。

旅游业快速发展。据市旅游局统计,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697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3.42万美元。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21.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3.0%;门票收入2741万元,比上年增长162.0%。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城乡居民储蓄稳定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0.26亿元,比年初增加30.2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44.69亿元,比年初增加9.3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83.14亿元,比年初增加17.6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62.82亿元,比年初增加16.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23.03亿元,比年初增加9.0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33.98亿元,比年初增加6.22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2001年末,全市各类财险业务承保金额126.61亿元,增长2.5%;保费收入1.02亿元,增长10.4%;财险赔款金额0.56亿元,增长4.3%。2001年末,全市各类人寿保险业务承保金额57.63亿元,增长3.6%;保费收入2.10亿元,增长18.0%;赔款及寿险给付金额0.62亿元,增长59.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361所,其中普通高校2所,成人高校3所,普通中专8所,成人中等学校11所,普通中学295所,农职业学校25所,小学1009所,其他学校(特殊教育学校)8所。教职工总数42614人,其中:专任教师32872人。全市在校学生总数730144人,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15709人,成人高校在校生3201人,普通中专在校学生11112人,成人中等学校在校生70202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35558人,农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7066人,小学在校学生37606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事业不断前进。2001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4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4%。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01年全市共获得科技成果奖69项,其中2000T/A微生物法丙烯酰胺工业化生产及高产菌株的选育、多维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土地管理中应用研究、美洲斑潜蝇生物学特性及扑灭技术研究与推广等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群众文娱生活丰富多采。2001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演出场次1027场;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49.28万册;博物馆7个;群艺馆、文化馆13个,举办各种展览46次,组织文艺活动314次。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98%,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5.85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包括个体诊所)604个,床位951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8992张;卫生技术人员14544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11832人,护师、护士3390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防疫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672人。专科防治机构3个,卫生技术人员116人。妇幼卫生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291人。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55个,床位139张,卫生技术人员2058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2001年,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冠军62个,其中世界冠军1个,全国冠军2个。全民健身活动推向新阶段。成功承办了U-17中国国际乒乓球冠军赛。开展了普及太极拳活动。学校体育活动活跃,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7.4%。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各级环境监测站9个,环境保护系统共有725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7个,总投资2704万元。自然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54.36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的6.23%。

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在全市3个城市中建成了15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60.78平方公里;在3个城市中建成了9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26.61平方公里。但环境污染的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十二、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上年基本持平。2001年全市出生率为11.63‰,死亡率为5.33‰,自然增长率为6.30‰。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33.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00.91万人,占30.3%;农业人口为232.65万人,占69.7%。

十三、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09.48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73.90元,比上年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492.10元,增长6.1%。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竣工住宅面积56.87万平方米;农村居民竣工住宅面积379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10.2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0.3平方米。但一些收入较低的城乡居民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农村扶贫任务依然艰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37.97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290人;年末全市有22万职工和5.03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29.92万职工和4.99万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27万元,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人数为2749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