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02-27 河南省统计局 2008年是近几年来河南经济发展面临形势最复杂、困难最多的一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840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8.8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477.92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5271.06亿元,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19593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为14.5:56.9:28.6,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8.1%提高到60%左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7.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6.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7.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2.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9.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20.9%。 表1: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类别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7.0 #城市 106.5 农村 107.9 #食品 116.3 #粮食 107.7 肉禽及其制品 124.7 蛋 106.3 鲜菜 113.1 烟酒及用品 103.0 衣着 101.2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3.1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3.6 交通和通信 100.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9 居住 106.3 年末从业人员5829.27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9.4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58万人,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6.1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1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税收收入742.18亿元,增长18.8%,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83.91亿元,增长22.2%,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2.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7.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6.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4.9%。 全年中原城市群九市生产总值1056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全省的比重为57.4%。黄淮四市生产总值3595.28亿元,增长11.9%,占全省的19.5%。全省108个县(市)中,有105个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有8个县(市)超10亿元。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6.0%,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60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4%,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260千公顷,增长0.9%,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3472千公顷,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66.0%;棉花种植面积606千公顷,下降13.4%;油料种植面积1521千公顷,增长1.6%;蔬菜种植面积1714千公顷,增长1.5%。 全年粮食产量5365.48万吨,比上年增产2.3%;棉花产量65.08万吨,减产13.2%;油料产量505.34万吨,增产4.4%。 表2: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5365.48 2.3 夏粮 3060.00 2.2 秋粮 2305.48 2.4 油料 505.34 4.4 #花生 384.59 2.9 棉花 65.08 -13.2 烤烟 26.72 13.5 蔬菜 6394.31 2.6 水果 714.09 7.6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429.3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2%;农用拖拉机383.93万台,增长13.3%;农用运输车215.51万辆,增长0.9%;农村用电量237.36亿千瓦小时,增长6.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54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速比上年回落4.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05.39亿元,增长19.8%,回落4.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4%;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4.8%,重工业增长17.6%,轻、重工业比例为30.7:69.3。 表3: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 增加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305.39 19.8 #轻工业 2239.33 24.8 重工业 5066.06 17.6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2087.06 11.6 非公有制工业 4646.32 24.9 #国有企业 775.88 10.2 集体企业 428.84 7.6 股份制企业 4337.18 20.6 股份合作制企业 106.96 20.3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482.14 19.3 其他 1174.39 29.8 #高技术产业 262.32 23.3 规模以上工业39个大类中,增加值居前10位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7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675.40亿元,增长13.5%;农副食品加工业560.57亿元,增长23.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10.92亿元,增长6.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66.29亿元,增长20.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44.34亿元,增长9.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74.12亿元,增长12.3%;通用设备制造业301.38亿元,增长22.7%;纺织业259.84亿元,增长26.6%;专用设备制造业250.32亿元,增长30.3%。 “十一五”期间着力培育打造的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行业实现增加值3726.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4%,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62.32亿元,增长23.3%。煤炭、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3247.92亿元,增长13.9%,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低5.9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畜肉制品产量比上年下降10.3%,速冻米面食品增长14.5%,原煤增长11.0%,发电量增长2.2%,钢材增长3.9%,铝材增长38.7%,汽车增长15.5%。 表4: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纱 万吨 305.2 23.7 布 亿米 23.0 -11.7 化学纤维 万吨 46.5 -1.4 卷烟 亿支 1586.1 2.2 畜肉制品 万吨 105.8 -10.3 速冻米面食品 万吨 156.1 14.5 味精 万吨 38.2 -19.5 原煤 万吨 20888.3 11.0 天然原油 万吨 475.8 -1.9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952.8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