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实现“双下降”,COD、二氧化硫年度削减指标基本完成。列入我市2007年度COD、二氧化硫减排计划重点项目,列入《淮河流域“十五”期间水污染防治计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2005-2007年淮河流域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计划》的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全市7个省辖淮河流域跨省界断面水质基本达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在省辖南水北调黄河以南段及淮河流域的32个断面水质排序中,我市的9个断面位居前列,邳苍分洪道出境断面水质实现根本性好转,成为我省河流水质改善最快、出境河流水质最好的城市之一。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8.1%,9县的城区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所有指标基本完成,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资源土地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全年报批存量集体建设用地2.36万亩。积极推进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第一批试点的10个项目区已拆旧2107.4亩。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全市压减矿山465个,顺利通过省政府组织的检查验收。18个矿产资源勘查项目通过省国土资源厅评审,新增矿产资源储量1.6亿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对平邑卞桥石膏矿采空塌陷区等17个项目进行治理。积极推进地质遗迹保护,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顺利开园,成功申报郯城马陵山省级地质公园。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全年共验收县级以上项目246个,项目总规模29.43万亩,新增耕地6.53万亩。 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新增各类认可认证509项,完成各类产品检验1.84万批次,完成检定(修)计量器具21.6万台件。对兰山、费县人造板、郯城糖果、莒南磨料磨具等重点产业集中进行综合整治,兰山区、费县分别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争创全国优质人造板生产基地先进区(县)”称号。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全市农产品、食品、药品、畜牧产品、工业产品等8个方面的整治目标。先后组织开展了农资、13类食品、节能、食品“两打”等大规模专项执法活动。全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山东名牌产品6个,国家免检产品20个,分别达到7个、74个和46个。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273起、死亡528人、受伤988人,比上年分别下降26.3%、5.5%和36.1%。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131起、死亡512人、受伤982人,比上年分别下降24.8%、4.7%和36.4%。 十、居民生活、就业、社会保障和残疾事业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19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573元,增长24.6%。农民人均纯收入4722元,增长15.6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941元,增长19.2%。年末城乡居民住房使用面积分别为24和28.6平方米。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6万人次。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万人、5.3万人、2.72万人,分别达到45万人、60.2万人和61.7万人。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享受城镇低保人员7.1万人,农村低保人员23.8万人,共支付保障资金1.44亿元。针对猪肉等食品类价格上涨对城市低保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每月为城市低保对象增发15元的副食补贴。全市新建敬老院61处,改扩建119处,实现了一乡一院的目标,全年对2.62万个五保供养对象支付五保供养经费4636万元。全市各级投入救灾资金4012万元,救助受灾群众13.2万人次。全年有1.2万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其中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5400例,为贫困患者免费手术1040例;对120名脑瘫儿童和180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训练。 注:发布稿所列数据为年快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