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3 莱芜市统计局

城市公用事业快速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全年新发展煤气用户2000户,累计用户达2.4万户,全年供应煤气总量930万立方米。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累计供热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年末,全市拥有公交车线路8条,公交车107辆。城区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13.8万立方米,污水日处理能力8万立方米,城区污水处理率86%。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进展。2005年全市继续加大对城市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的治理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7%,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24.38万人(见表8)。全年出生人口11512人,出生率为9.26‰;死亡人口8638人,死亡率为6.95‰;全年净增人口2874人,自然增长率为2.31‰,比去年下降3.22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308元,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6元,增长6.46%;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099元,增长9.86%。农民人均纯收入4684元,增长10.67%;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719元,增长19.42%。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0.5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7.4%。城乡居民人均储蓄10474元,比上年增加2308元。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16平方米,增长5.6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7.14平方米,增长3.34%。

社会福利事业卓有成效。年末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4个,床位1160张,全年收养人数853人。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10个,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368人。全年社会救济对象总人数17920人,其中6043人得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11877人得到农村特困救助。年末福利企业达51家,安置残疾职工1436人。

就业局势稳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全年累计新就业1.8万人次,增长6%。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全市共有16.59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增长13.3%;收缴养老保险基金4.67亿元,增长29.7%。13.2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增长2.7%;收缴失业保险基金2973万元,增长8.86%。12.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增长6.09%;征缴医疗保险基金11861万元,增长14.07%。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莱芜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分组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均GDP美元数按2005年12月31日的汇率(8.0702)折算。

4、规模以上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农村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