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日照市统计局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实现利润4.68亿元,增长117.3%;利税合计10.46亿元,增长56.7%。企业亏损面19.62%,降低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42亿元,下降47.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3.88%,提高16.8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9.28%,降低0.22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71.57%,提高59.9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6.51%,降低0.2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6625元/人,增长6.7%。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资质等级五级及五级以上的建筑企业138个,施工单位工程1922个,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20.94亿元;竣工单位工程1368个,竣工产值14.46亿元;施工房屋建筑面积252.73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48.5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房屋建筑面积98.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地方完成投资73.7亿元,增长12.7%。总投资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9亿元,与上年持平。固定资产投资率32.2%。分项目种类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更新改造完成投资7.34亿元,增长29.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41亿元,增长77.8%;其他建设完成投资29.9亿元,增长1.6%。

施工项目增加,建设规模扩大。县及县以上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及其他投资施工项目391个,比上年增加3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88个,增加34个;在建项目总规模103.4亿元。建成投产项目207个,建设项目投产率52.9%,新增固定资产24.8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5.9%。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国家、省、市15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1.2亿元,其中当年建成投产6项。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新日线荷日段复线工程40公里,日照国家粮食储备库一期工程新建库容3万吨,莒县国家粮食储备库扩容工程新增库容1.5万吨。

五、运输、邮电、电业

全市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业改革,加大运输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运输能力,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43公里,其中国道148公里,省道414公里,按公路等级分,高速公路78.5公里,一般公路中,二级公路903公里,三级公路215.5公里,四级公路646公里。客货运输有较大增长,全市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1988万人,比上年增长14.3%;客运周转量12.2亿人公里,增长16.1%。地方公路货运量1356万吨,比上年增长16.8%;货运周转量6.33亿吨公里,增长24.4%。地方海上运输货运量5.9万吨,下降81.2%;货运周转量0.74亿吨公里,下降91.2%。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506万吨,比上年增长12.3%。其中日照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933万吨,增长9.7%;岚山港完成573万吨,增长28.0%。港口集装箱运量达到41967标箱,增长18.6%。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年末全市长途电路68317路,比上年增加60321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11533路端,增加3341路端。全市局用交换机容量43.25万门,本地网电话用户达32.7万户,比上年增加8.4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12.2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4万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5万户。

电力事业继续发展。全社会用电量19.41亿千瓦时,增长5.6%,其中工业用电量12.58亿千瓦时,增长3.8%。全年完成供电量16.6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5%;售电量15.54亿千瓦时,增长5%。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市的零售额40.41亿元,增长14.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5.61亿元,增长14.0%。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餐饮业零售额5.03亿元,增长26.1%;其他行业零售额11.63亿元,增长8.5%。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64.82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城市10.16亿元,增长7.7%;农村54.66亿元,下降1.0%。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293处,比上年末增加6处。其中,农副产品市场22处,生产资料市场15处。

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需拉力减弱的情况下,全市对外经济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进出口总额7.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进口1.46亿美元,增长46.3%;出口6.22亿美元,增长36.0%。扣除中煤公司出口额,全市进出口总额3.80亿美元,增长31.6%,其中出口2.34亿美元,增长22.9%。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0%。新批利用外资项目42个,合同利用外资3636万美元。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签订劳务输出合同39份,合同额33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9%。完成营业额2150万美元,增长14.9%。年末在外人员1850人,增长14.8%。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386.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5%。其中,国内旅游者385万人次,增长7.4%;海外旅游者1.86万人次,增长12%。在国际旅游者中,外国人18193人次,港澳台同胞440人次。全年旅游收入16.88亿元,增长13.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6.6亿元,增长13.1%;旅游创汇315.48万美元,增长2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收支平衡。各级财税部门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依法理财,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财政支出12.78亿元,增长13.1%。

金融形势稳定。全市金融系统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扩大贷款投放,提高经济效益,存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60亿元,比年初增加22.91亿元,增长18.2%,比上年多增加10.4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6.76亿元,比年初增加6.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3.37亿元,比年初增加19亿元,增长20.1%,比上年多增加9.4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1.9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9.95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回笼1.19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类保险费收入3.54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21亿元,增长21.4%;人身保险费收入2.33亿元,增长47.2%。保险赔款支出0.81亿元,增长16.8%。其中,财险支出0.67亿元,增长12.4%;人身险支出0.13亿元,增长46.1%。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年末城市道路长度472公里,面积657.6万平方米。年末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03辆,运营线路长度144公里,年客运总量2010万人次。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3065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99.18%。年末已有26.32万人用上了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5088吨,用气普及率达到94.07%。集中供热面积163.2万平方米。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48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32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11%。全年垃圾粪便年无害化处理量8.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