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泰安市统计局

利用外资质量趋高。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42个,合同利用外资总额56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67.1万美元;新批项目外资含量由上年平均每项97.5万美元增加到134.5万美元。全市有11家企业外方追加投资1461.1万美元,增加46o万美元。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性项目的合同外资额占总数的90.2%。资金到位率进一步提高,达到45.3%,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45项,比上年增加18项,派出人员1162人次,增长2.1倍。项目合同金额2488.6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501.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86.9%。

国际交往和旅游业更加活跃。全年共接待海外人员3.5万人次,增长35.2%。其中,外国人1.8万人,港澳台同胞1.6万人,分别增长28.7%、43.6%。初步测算旅游外汇收入达到500万美元;全市国内旅游总收入14.3亿元。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超额完成预算任务,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1996年,全市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9亿元,占预算的118.7%,比上年增长40.1%。财政支出完成15.5亿元,占预算的125.1%,比上年增长30.8%。全市已连续十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全部消化了历年财政赤字。

金融形势保持平稳发展,截至12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77.6亿元,比年初增加4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31.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0.6亿元,比年初增加12.4亿元,可比增长37.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27.2亿元,比年初增加29.7亿元,可比增长30.5%。各项贷款余额156.5亿元,比年初增加40.8亿元,可比增长26.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7.2亿元,比年初增加25.6亿元,可比增长23.6%;中长期贷款余额42.6亿元,比年初增加12.0亿元,可比增长28.2%。

八、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科技实力有了较大提高。1996年,全市各类科技人员已发展到13.6万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O.7万人,中级2.2万人,初级9.7万人。6个县市区全部跨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其中新泰市以名列第29位跨入“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全市有272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2项,国内先进水平140项,被授权国家专利78件。全市科技贡献率达到46%。

技术开发与推广规模扩大。全年共安排省以上科技项目76项,安排市级项目88项,科技贷款规模达到1.7亿元,农业10个方面的良种产业开发工程全面启动,20多项重大实用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2家,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企业77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进区企业发展到56家,48家已投产运行。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配套等设施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秦城年末城市道路长度177公里,面积227平方米,年末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75辆、营运线路网长度266公里,年客运总量248万人次;年末出租汽车达到857辆。集中供热面积扩大到133万平方米,新增用户5000户;年未秦城人口中已有29.5万人用上了煤气、液化石油气,气化串达到88.3%;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576O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达到98.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5%。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1996年投入污染治理资金7623万元。37个重点污染源完成了限期治理任务,关停了小造纸、小电镀等十五“土(小)”企业54个。共建成烟尘控制区41.4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20.3平方公里,全市工业废水处理率、排放达标率分别为85.2%和36.9%;废气净化率93.4%;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55.6%。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各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拥有普通高校6所,招收本科学生0.6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在校生1.8万人,增加0.2万人。

中等教育迅速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到98所,在校生7.3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达到62.6%。其中,普通中专19所,在校生2.1万人,增长10.5%;普通高中在校生为4.4万人,增长4.8%;普通初中在校生31.1万人,增长10.3%。

初等教育继续发展。小学在校生56.1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5%,提高2.3个百分点;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与上年持平;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642人,下降2.6%。年底全市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已达5个,比上年增加1个。

成人教育形成多种形式的网络。成人高等学校招收专科学生1278人,在校学生2889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2.1万人;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88万人次,扫除剩余文盲1万人。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备类卫生机构650个,其中医院及卫生院158个,分别比上年增加74个和7个;病床1.3万张,其中医院病床1.2万张。医院及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3873人,增加734人,其中医生5354人,增加372人;护师2797人,增加78人;护士1744人,增加150人。农村卫生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6个县市区提前完成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未全市县级以上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所7个,公共图书馆7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6个,档案馆7个,馆藏总量27.8万卷(册)。全年共出版各类图书50种25万册,报纸24种3200万份,杂志11种5万册。全市共有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全市广播电台平均日播音时间达到30小时50分,电视台平均周播时间132小23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5.0%和82.3%。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1996年,我市输送到省和国家队的运动员有16人31项挤进全国单项前六名;有4名选手入选国家迎战96亚特兰大体育代表团,夺得2枚银牌,其中1人获1枚团体银牌和一项个人全能第五名,1人获高低杠1枚银牌和1项女团第四名,实现了全市奥运奖牌零的突破。全市运动员参加省“希望杯”比赛获金牌32校,输送到省和国家队的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获金牌25枚。

十一、市场物价

1996年,全市把增加供给、平抑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通过实行物价控制目标责任制等多种措施,强化价格管理,增加有效供给,整个市场物价基本上按照政府宏观调控的轨道运行,物价涨幅持续回落,价格调控目标顺利实现。

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8.6%,低于控价目标0.6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1.1%,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5.O%,原材料购进价格上升3.3%,农产品收购价格上升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