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2 东营市统计局

综合

1999年是东营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东营谈话和题词为动力,团结一致,抢抓机遇,迎难奋进,扎实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保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宏观经济运行逐步趋好。据初步统计,

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30.6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52.46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48.84亿元,增长13.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457元,比上年增长677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76:15。在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地方工业和新兴三产发展滞后,经济外向度低;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较低,农民收入增势趋缓,等。

农业

1999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成了农茂集团、华誉集团和正农公司等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瓜菜、芦笋、莲藕、花卉、冬枣等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加快波尔山羊、荷斯坦奶牛、小尾寒羊等优良品种的繁育与推广,突出发展文蛤、黄河口毛蟹等地方名优特水产新品种,农业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初步测算,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29.3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 24.04万公顷,总产量达到104.39万吨,比上年增长2.2%,夏粮总产达52万吨,比上年增长1.6%,秋粮52.39 万吨,比上年增长2.7%。蔬菜、油料等经济作物产量都比上年大幅度增长。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1999年 比上年±%

粮食 104.39 2.2

其中:夏粮 52.00 1.6

棉花 1.35 -15.7

油料 1.00 10.9

蔬菜 142.19 16.6

瓜类 15.15 -13.8

水果 5.94 3.4

林业稳步增长。1999年,全市造林面积 6204公顷,育苗面积914公顷,分别比上年下降41.8%和40.3%,森林覆盖率达12%。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据抽样调查,全年肉、蛋、奶总产量为15.12万吨,比上年增长21.2%(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其中肉类总产量为8.35万吨,比上年增长28.5%,奶类总产量为1.02万吨,比上年增长45.0%,禽蛋产量为5.75万吨,比上年增长9.0%。大牲畜年末存栏26.41万头,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牛存栏21.78 万头,增长13.6%;猪、羊存栏分别为24.88万头和59.74万只,分别增长23.3%和26.5%。

渔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23.45万吨,比上年增长 25%,其中,海产品为18.25万吨,增长 24.4%,淡水产品5.2万吨,增长27.1%。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市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为128.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6%。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24.5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7%,联合收获机1277台,增长51.5%。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7.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2%。新增蓄水能力5635万方,发展高标准喷灌、滴灌、微灌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145.58 千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按折纯法)9.63万吨,增长 9.5%。农村用电量23833.90万千瓦时,增长13.6%。

工业

1999年,我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改革发展并重,加快企业资产重组和企业改制,努力克服资金紧张,投资需求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了全市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油地校、产学研结合为重点的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轿车防冻液、高压玻璃钢管、重油催化裂化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建成投产并发挥效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方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7%,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2.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其中,地方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5亿元,同比增长18.5%,在全部地方工业增加值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2.1亿元,增长17.1%。轻重工业得到均衡发展,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0.7%和13.2%。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市限额以工业产销率达到98.9%,比上年提高0.6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工业产销率为95.7%,比上年提高2.48百分点。

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单位 1999年 比上年±%

原油 万吨 2665.23 -2.4

天燃气 亿立方米 7.33 -20.2

原油加工量 万吨 274.97 9.3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6.07 0.5

白酒 吨 6783 42.7

啤酒 吨 13532 -35.0

纱 吨 15970.8 -6.4

印染布 万米 5460 -31.0

布 万米 1547.6 -4.1

服装 万件 49.83 -16.2

皮鞋 万双 39.59 -3.4

机制纸 万吨 10.36 11.2

纸板 万吨 6.61 28.4

化肥 万吨 2.17 31.4

烧碱 万吨 4.58 21.5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为113.2%,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全年产品销售收入313.33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地方工业81.59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利税45.97亿元,增长7.0%,其中地方工业8.40 亿元,增长19.5%;亏损企业亏损额2573万元,下降37.5%;总资产贡献率10.6%,上升0.4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5186元/人,增长7.3%;资产负债率为58.6%,降低4.47个百分点。

我市不断深化建筑业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开拓市场,建筑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实现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资质等级五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7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08万平方米,工程优良率40.3%,实现利税总额4.27亿元,增长31.7%。

投资

1999年,我市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提高投资效益,取得积极成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8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122.07亿元,增长3.0%。其中地方完成投资44.79亿元,增长5.3%。基本建设投资46.65亿元,增长17.9%;更新改造投资23.26亿元,增长13.7%;其他投资63.8亿元,增长0.7%;房地产开发投资2.24亿元,增长44.5%。年内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原油开采每年280万吨;天燃气开采每年0.18亿立方米;新建、改扩建公路69公里;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购置 86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