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投资结构更趋合理。第一产业投资7.19亿元,增长21.5%;第二产业投资257.45亿元,增长31.8%;第三产业投资100.54亿元,增长11.1%。 重点建设成就显著。1000万元以上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79.3%。90个计划过亿元项目实际完成投资99.6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34.7亿元,增长41.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1亿元,增长18.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城市市场实现154.2亿元,增长19.2%;农村市场实现87.8亿元,增长17.0%。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实现190.3亿元,增长17.7%;住宿餐饮业实现42.4亿元,增长23.8%。 限额以上企业增长迅速。限额以上企业数量228家,比上年末增加128家,实现零售额34.7亿元,增长42.1%,比上年提高27.6个百分点。对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7.3%,拉动总额增长5.0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在建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369个,其中新建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217个,新建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21个。全市重点考核的45个竣工投产的外来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累计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42.9亿元,其中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9个。 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25.9%。股权并购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榴园水泥、悟通香料两个项目成功实施外资并购。项目单体规模扩大。全市新批28个外资项目投资总额1.9亿美元,单体项目平均投资规模683万美元。新批总投资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7个、过2000万美元的项目3个。 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43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其中出口5.41亿美元,增长30.2%;进口1.02亿美元,增长73.7%。 外经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完成合同额2135万美元,完成海外营业额1361万美元,自营外派海外劳务116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88%、497%和44%。承包海外工程实现了多年来零的突破。新增对外工程承包权企业2家。新设境外企业1家。外派劳务迈出新步伐。滕州被定为省级外派劳务基地县。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公路客运量6101万人,旅客周转量368842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6.3和32.1%;公路货运量6231万吨,货物周转量42121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8.3%和14.0%。水路货物运输量1134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377325万吨公里,分别增长555%和271%。港口货物吞吐量13773万吨,增长57%。 公路运力结构优化。营业性机动车34374辆。其中,客车2562辆,增加286辆,其中客运出租汽车1168辆,增加236辆;货车31812辆,增加695辆。 民用汽车发展加快。年末全市民用汽车153311辆,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15223辆。年末私人汽车123609辆,其中新注册12151辆。年末私人轿车29865辆,其中新注册6685辆。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交通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927.5万元。其中,国省干线投资37643万元,农村公路投资16499.5万元,公路水路场站投资9040万元,专项工程投资12745万元。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64公里(包括村道)。其中,高速公路115公里,一级公路253 公里。年末累计完成村村通油路改造工程4750公里,95%的行政村通上了柏油(水泥)路。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电信业务总量52.8亿元,增长26.8%。固定电话用户72.8万户,下降28.6%。移动电话用户170.7万户(含小灵通12.5万户),增长30%。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0.75万户。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境外入境人数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3%;旅游创汇收入14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八、财税、金融、保险和证券业 税收收入大幅提高。税收收入77.38亿元,增长16.4%。其中,国税收入42.39亿元,增长11.0%;地税收入34.99亿元,增长23.7%。税收占GDP的比重8.3%。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境内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84.58亿元,增长1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23亿元,增长22.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25%部分)增长10.5%,营业税增长28.3%,企业所得税增长20.3%,个人所得税增长7.3%。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为7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4.9%,与上年持平。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86.62亿元,比年初增加65.25亿元。其中,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88.94亿元,增加27.39亿元。年末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346.26亿元,比年初增加56.6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53.23亿元,增加33.01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保费收入11.26亿元,比上年增加1.96亿元,增长21.3%。其中财产险收入3.17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寿险保费收入8.09亿元,增长13.6%。保险经营主体不断增加,新增4家保险公司和3家中介机构,经营主体发展到23家,另有2家保险公司,1家代理公司进入筹建阶段。其中已开业的保险公司15家,中介机构8家。 证券交易增长迅速。年末股民交易户数6.8万户。全年股票交易额625亿元,增长347.7%。 九、科学技术 科技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争取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29项,获国家、省扶持资金1106万元;安排市级各类计划196项,扶持资金860万元,带动社会投入科技研发资金2.6亿元。 技术引进与科技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签订技术合作合同108项,科技投资合同36项,引进资金15亿元。 科技服务"三农"成效显著。培育农业高新技术园、马铃薯栽培特色园、食用菌推广示范园、科技示范基地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8个,科技示范镇7个,示范村30个,示范户500个。开发了省级星火计划项目3项,推广了200余项农业技术。 科研开发取得新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评选市级科技进步奖125项,全部为应用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企业82家,国家级4家,省级82家(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高技术产品55个。取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项,省级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专项计划2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3项,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