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1 萍乡市统计局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平稳发展。普通高校在校生8970人,增长24.6%。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40766人、57244人和141202人。特殊教育在校生473人。拥有幼儿园380所,在园幼儿42091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的比例为116.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9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表7  2007年各类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单位:人

指    标 招 生 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校3479  8970  1914

成人高校1449  2579  1007

中等职业学校17098  35631  7757

普通高中13508  40766  13125

普通初中26606  57244  26081

普通小学23401  141202  26222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19亿元,增长17.8%,占生产总值的0.38%。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以上科技成果9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76件,授权专利120项。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0.20亿元,其中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金额0.04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2个。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15%;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5%。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监督检验所5个。卫生技术人员700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073人,注册护士2495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4979张。乡镇卫生院25个,床位326张,卫生技术人员372人。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2007年末共有晨晚练健身活动点1013个,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达100万余人次。社区体育活动全面开展,农村体育工作再上台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4个,全市建立村级体育协会 879个,农民体协74个。在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5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稳中略升。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83.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7.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40万人,出生率为13.08‰;死亡人口1.09万人,死亡率为5.89‰;自然增长率为7.19‰,比上年上升0.01个千分点。

表8  2007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万人

指      标 年 末 数 比 重 %

总人口183.97

其中:城镇94.19  51.2

乡村89.78  48.8

其中:男性94.18  51.2

女性89.79  48.8

其中:0-14岁40.43  22.0

15-64岁129.35  70.3

65岁及以上14.19  7.7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53元,比上年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3元,增长16.4%。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256元,增长17.7%。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5.00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47.08平方米 ,比上年末分别增加 0.26平方米 和 0.09平方米 。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6所,提供床位1050张,收养人数874人。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 6 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2900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50万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8.8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0.2%,其中生活用水增加8.9%,工业用水增加21.3%,农业用水增加44.4%。人均用水量为 481立方米 ,增加30%。

环保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251人,共有县级以上环境监测站3个。在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城区中,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萍乡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15%。

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已建有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80.9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72%。已批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1个。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48起,比上年减少50起,下降16.8%;死亡76人,比上年减少35人,下降31.5%。其中,工矿商贸事故14起,比上年减少14起,下降50%;死亡22人,比上年减少32人,下降59.3%。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主要农产品产量(水产品除外)增长速度的计算基数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做了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