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年末全市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0万门,比上年增长34.1%。年末全市电话用户44.69万户,比上年增长34.9%。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7.01万户,比上年增长50.0%。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9.8部/百人。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56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29167户,比上年增长10.5倍。 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通过积极培育旅游市场,加大旅游投入,开展旅游促销,整治旅游环境,以及节假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市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31.35万人,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境外游客人数3.08万人,增长50.3%;境内游客人数428.27万人,增长12.1%。全市旅游总收入26.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旅游创汇收入702.1万美元,增长49.1%;国内旅游收入26.33亿元,增长24.6%。 六、国内贸易 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和假日经济的影响,全市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8亿元,比上年增长7.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91亿元,增长6.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27亿元,增长7.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6.2%,餐饮业增长9.1%,制造业增长10.8%,农业生产者增长7.6%。 市场建设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62个。其中:消费品市场252个,生产资料市场10个,在各类市场中,年成交金额超亿元的消费品市场有5个。全年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4.56亿元,比上年下降4.8%;消费品市场贸易成交额33.58亿元,增长6.6%。 七、对外经济 随着国际市场回暖以及加大对外贸易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出口,全市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对外贸易(海关口径)出口总额34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6.8%。其中:三资企业出口1425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1.4%;出口超百万美元的单位6家。 利用外资难中求进。全年新签约外资项目39个。比上年增加21个;协议外资金额1.02亿美元,是上年的4.6倍;实际利用外资3031万美元,下降18.1%。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持续发展。全年新签各类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15个,项目总投资23.3亿元,实际引进市外资金17.8亿元,比上年增长64.4%。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3.06亿元,比年初增加4.6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42.21亿元,减少2.3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5.15亿元,增加6.31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货款余额192.58亿元,比年初增加9.52亿元。其中:短期货款余额151.34亿元,增加12.90亿元;中长期货款余额32.91亿元,减少4.25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51.13亿元,增长16.3%;金融机构现金支出450.34亿元,增长13.6%。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0.80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6527万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支付各类赔款10913万元,增长55.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年获市以上科技成果奖31项,其中:中船总公司第六三五四研究所开发研究的“空间精密导电滑环组件”项目和九江化纤厂开发的“00D/60F消光粘胶人造丝”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另有8项达国内领先水平,7项达国内先进水平。全年代理专利48项、获授权专利38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巩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全面发展。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招生。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6652人,比上年扩招2119人,在校学生15033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792人,在校学生8016人;普通中学招生119453人,在校学生317513人。初中生入学率达96.65%。小学招生67635人,在校学生45886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功举办九江市首届农民艺术节,广泛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并创作出一批文艺精品。童话剧《贝贝的奇遇》获全国首届“蒲公英”奖创作金奖和表演银奖;话剧《架船的人》获首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创作奖。年末全年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8个。全市共有广播电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76.0%;电视台2座,有线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20.14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86.8%。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0个。其中:医院93个,农村卫生院212个,疗养院4个,门诊部(所)24个,卫生防疫机构15个,妇幼保健机构15处。拥有各类卫生机构病床1223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108人。其中:医生5366人,护师、护士3775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广泛开展各项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全市有超过50万的青少年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20多万人参加各类体育竞赛和培训。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321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4个。自然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98.73平方公里。 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共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0个,投资107万元。市区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6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达40平方公里。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由于提高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逐步落实,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1元,比上年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1851元,增长1.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236元,增长3.8%。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全年有3.34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25.9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6.71万名离退休人员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23.12万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医疗社会保险,5.8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医疗费用统筹。 社会福利事业有较大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12所,床位达500张,收养329人。敬老院250所,床位4501张,供养3839人。建立各种便民、利民服务项目1754个,解决下岗职工922人,残疾人就业275人,社会闲散人员561人。全市各县(市、区)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注:①公报中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