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项目投资继续保持强劲的增势。全市在建工业项目达1429个,比上年多79个,共完成投资126.99亿元,增长40.5%,增幅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若剔除高速公路投资的因素,工业项目投资完成额占全市项目投资总额的59.5%,比重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在工业项目投资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制造业投资,累计完成投资额99.45亿元,增长52.1%,占工业项目投资比重为78.3%。 项目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呈现多样化。全市建设领域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民间筹资能力有所提升。全年全市项目建设筹措资金(不含高速公路)达216.67亿元,增长43.4%,其中:国有融资36.20亿元,增长29.3%;民间融资174.18亿元,增长45.1%;利用外资6.29亿元,增长37.4%。非公有投入资金已成为项目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所占比重达76.5%,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全市实施“四个一百”项目842个,共完成投资195.8亿元,占年计划的128.0%。全市79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2亿元,占年计划的113.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6.8%。其中,在建工业项目投资比重为35.9%,比上年高16.7个百分点。2007年,一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浦南高速公路进展顺利,武邵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宁武高速2008年将全线开工;顺昌洋口电站3台机组并网发电,500千伏南平变电站工程开工,220、110千伏变电站7座竣工投产、10座正在施工。一批产业项目积极推进,南纺、南铝、圣农等改扩建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南纸、南缆、南电、邵武中竹等技改项目扎实推进,武夷山废弃烟叶提纯等项目在建。一批产业组团基础项目有效推进,闽北产业集中区童游机械电子组团和林产工贸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17亿元;整合组建南平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68亿元;荣华山产业组团完成总体规划并开工建设。首批26个南平中心城市城建重点项目开始实施。沿江快速通道和景观带项目建设全面展开,黄墩大桥、剑州大桥、西城大桥加快建设,江南公园一、二期工程顺利竣工,八仙小区开发初具规模,市区第二水源工程全面开工,昼锦、延福排涝站投入运行。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2.95亿元,增长19.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61.45亿元,增长9.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0.02亿元,增长15.0%,其中,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零售额28.34亿元,增长22.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1.76亿元,增长19.4%。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67.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6%,金银珠宝类增长1.75倍,五金、电料类增长28.1%,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6.7%,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39.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5%,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4.3%,汽车类增长16.7%。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6.26亿美元,增长20.30%,其中,出口5.03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23亿美元,增长34.0%。全年出口百万美元以上的企业71家,出口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13家,出口企业自主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强。 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0家,按可比口径,合同利用外资6.64亿美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4.19亿美元,增长10.3%;按验资口径,实际到资0.48亿美元,增长18.4%。 山海协作引进市外境内项目975个,新上项目643个,续资项目332个。协作方实际到资99.16亿元,比上年增长62.3%;注册资金46.09亿元,增长98.4%,其中工业项目34.55亿元,增长110.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2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131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公里,二级公路994公里。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55亿元,增长0.8%;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2.34亿元,增长8.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8.98万户,下降2.3%;移动电话用户136.14万户(含小灵通用户),增长17.9%;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2.17万户,增长38.4%。 全市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035.63万人次,增长17.2%,其中接待入境旅游22.73万人次,增长19.7%;实现旅游总收入30.42亿元,增长21.9%,其中旅游直接创汇3784.45万美元,增长21.3%。 八、金融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3.3亿元,比年初增加16.84亿元,增长4.1%;各项贷款余额330.46亿元,比年初增加62.97亿元,增长23.5%。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重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等。从贷款流向分析,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居主导地位,贷款额分别占贷款总量的54.2%和45.0%。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19.36亿元,比年初增加18.37亿元,增长4.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48.69亿元,比年初减少5.2亿元,下降2.0%;各项贷款余额328.64亿元,比年初增加61.41亿元,增长23.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1.2万人,招生人数4704人。普通高中49所,在校生5.9万人。普通初中128所,在校生11.2万人,净入学率96.34%,每万人口初中在校生367人。小学745所,在校生20.4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幼儿园602所,在园幼儿7.87万人,幼儿入园率86.68%。中等职业学校27所,在校生3.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生2162人,残疾儿童入学率95.28%。 全市列入省以上项目35项,其中2项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南纸、南铝等8家重点企业列入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新批1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1家。发展民营科技企业58家,其中:市本级11家,县(市、区)47家。全市共推广科技成果234项,开发新产品224项。建立科技特派员综合性扶贫示范基地15个,扶贫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3个、示范户20户,专业技术协会扶贫示范点5个、龙头企业5个、专业大户15个,精选30-40名科技特派员前往开展科技扶贫。成立产销合作组织2个,组建完善专业技术协会5个。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引导企业进行订单生产,建立“龙头企业+协会+农户”标准化生产模式。 十、文化和卫生 全市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艺术表演场馆9个,群众艺术文化馆11个,博物馆10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602场,观众18.8万人次,艺术表演场馆演出1043场次。公共图书馆10所,藏书总量121.8万册,群众文化团体140个。2007年末全市广播电台10座,广播节目11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86%;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2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77%。全市有线电视用户49.98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16135.8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