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7.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出口12.80亿美元,增长14.8%;进口4.29亿美元,下降7.2%(见表6)。进出口相抵,顺差8.5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2亿美元。 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保持较快增长(见表7)。 全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6个,比上年下降7.0%。按历史可比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5.45亿美元,增长17.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9亿美元,增长43.5%(见表8)。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2.46亿美元,增长7.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2亿美元,增长42.4%。 全年共计新批境外投资企业3家。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0.30亿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78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3.9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公路27.94亿吨公里,增长10.8%;水运16.00亿吨公里,增长21.3%。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30.2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1%。其中,公路30.14亿人公里,增长8.1%;水运0.07亿人公里,增长15.2%。 全年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01万吨,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03万吨,下降0.9%。集装箱吞吐量0.89万标箱,下降27.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6亿元,增长15.3%;电信业务总量14.96亿元,增长25.1%。全市电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70亿元,增长13.6%;实现利润5.83亿元,增长19.5%。全年新增固定电话交换机4.85万门,总容量124.73万门;移动交换机容量101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82.45万户,比上年末下降3.3%;移动电话用户为95.7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7.2%。技术领先、健康环保、信号更好的CDMA移动通信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78.1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7.87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9.2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3.9部/百人。数据及多媒体用户10.16万户,新增1.70万户。全年发送短消息15.99亿条。全市宽带接入端口9.05万个,比上年底增加2.13万个。 全年入境旅游、商务、探亲等人数21.36万人次(含一日游),比上年增长18.9%。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人数13.16万人次,增长18.9%,其中,外国人0.81万人次,增长82.1%;港、澳、台同胞12.36万人次,增长16.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42亿美元,增长53.5%。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35.70万人次,增长41.5%;国内旅游总收入34.47亿元,增长51.1%。 八、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9.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1.25亿元,增长16.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2.30亿元,增长26.4%(见表9)。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总收入为1722.60亿元,比上年多收287.15亿元,现金累计总支出为1704.43亿元,比上年多支291.12亿元。全年现金收支对轧累计净回笼18.17亿元,同比少回笼3.9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028人,在校生15189人,毕业生2715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745人,在校生42129人,毕业生9299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27424人,在校生78512人,毕业生25245人。全市初中招生48064人,在校生148121人,毕业生53968人。普通小学招生37542人,在校生260940人,毕业生49037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74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6043人。全面落实新《义务教育法》,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6872.50万元,受益农村学生达到37.68万人。全市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99.6%,初中毛入学率达109.0%,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双高普九”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普通高中省级达标校达18所,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率超过50%,高中毛入学率达67.7%。高等教育办学活力进一步提升。莆田学院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学士授予权评估,被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顺利通过高职高专院校军事教学评估“优秀”等级。 全面落实“创新产业化”科技发展工作方针,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环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长率达2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占全市GDP15%以上。全市已形成年产值3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4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近百亿元,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告的专利申请157件,其中发明21件,实用新型53件,外观设计83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3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2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剧场、影剧院3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2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1304场,观众203.80万人次;剧场、影剧院演(映)出1750场次。年末全市广播电台2座,广播节目3套,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0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09%。莆仙大剧院工程动工建设,填补了我市大型综合剧院的空白。4位剧作家的4部剧本入选省剧本评奖。组织了剧作《林默娘》、《杀贡鹤》,在23届全省戏剧会演,角逐全省性的戏剧艺术奖项。文物保护呈现一派喜人景象。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获得成功,并着手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莆仙戏、湄洲妈祖祭典被定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枫亭游灯等6项被定为省级文化遗产。新增4处全国文保单位,使我市全国文保单位增至7处。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首次来到湄洲岛慰问演出。文化产业化进程有了新的进展。工艺美术业、网络信息业、演出娱乐业、出版发行业和印刷复制业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在我市不断涌现。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10个(含诊所),其中医院25个,卫生院42个,预防保健机构12个,门诊部及诊所379个。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0.67万人,其中医生0.30万人,护师、护士0.21万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床位0.54万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0.49万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9%,乡村医生和卫生员0.26万人。 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中,我市代表团取得金牌43.5枚,总分2478分,金牌和总分均排全省第六名。成功取得2010年第十四届省动会承办权。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举办了各类田径运动会、中学生篮球比赛、莆田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全市气排球比赛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组团参加第七届省老年人运动、第四届“市长杯”篮球邀请赛和第六届省少数民族运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