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40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出口3540万美元,增长7%;进口487万美元,增长19%;出口收汇2230万美元,收汇率为91.1%。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3242万美元,增长18.7%;加工贸易出品98万美元,下降48.4%。 利用外贸取得新成效。当年新批三资企业14家,比上年增加7家,合同外资金额1158万美元,增长48.8%;全年实际使用外资4835万美元,增长21.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015万美元,增长48.7%。 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5.8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外汇收入283万美元,增长7.6%;接待旅游总人数165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人数5400人次,分别增长8%和7.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金融运行平衡。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1.7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地方收入8.88亿元,增长10.1%;全市财政支出14.57亿元,增长23.6%。其中,基建支出1925万元,增长105.1%;教育事业费支出3.99亿元,增长19.6%。20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6.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3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25.57亿元,增加1.2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103.94亿元,增加17.3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3.1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3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7.58亿元,增加8.44亿元;中长期贷款12.96亿元,增加1.79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系统(中保、平保)承包总额18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各项保费收入1.91亿元,增长17.3%。其中,财险收入0.86亿元,寿险收入1.05亿元,分别增长9.9%和24%。各项理赔支出7127万元,比上年增长9.4%。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技队伍不断扩大。2001年末,全市已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万人。当年新登记科技成果19项,专利申请公开量37项,比上年都有明显增加。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县区党政领导班子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含山县、和县获得全市科技进步先进县,居巢区科委获得了全省科委系统先进单位。 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末,全市有高等学校1所,当年招生1650人,在校生453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21.4%;中等专业学校8所,招生1187人,在校生6732人,比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普通中学237所,减少1所,招生9.33万人,在校生26.39万人,分别增长1.7%和3.8%;小学1415所,减少26所,招生8万人,在校生42.94万元,分别增长7.7%和2.2%;幼儿园109所,减少46所,入园幼儿5.31万人,离园幼儿4.81万人,分别减少21.4%和17.8%。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6%。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取得成效。2001年末,全市有职业中学29所,招生1627人,在校生4282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7所,招生683人,在校生1931人;成人中小学校72所,招生1.76万人,在校生1.83万人;参加成人技术培训39.43万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1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各5个,全市藏书总量达到45.5万册。文化市场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扫黄打非成效显著,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县县都有广播、电视台,乡乡都有广播站,村通播率和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近100%。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01年,全市有卫生机构数328个。其中:县级医院18个,卫生院262个。病床床位数8126张,其中,医院病床数3217张,卫生院病床数3246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281人,其中,医师2626人,医士1086人,护师1223人,护士910人。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2001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性比赛中2人获第一名,1人获第2名,有2名动动员入选安徽省代表队参加了全国九动会。在全省青少年锦标赛中,我市共获金牌13枚。成功举办了2001年中国滑水明显巡回赛,开创了我市举办全国性比赛之先河。全市共有二级运动员170人,一级裁判员71人,二级裁判员206人。全民健身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各级各类学校认真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适龄学生达标率稳定在85%以上。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合理控制,人口素质稳步提高。据公安部门统计,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51.37万人,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5万人,增加1.72万人。当年出生人口41687人,出生率为9.24%;死亡人口23053人,死亡率为5.11%。人口自然增长率4.13%。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人民生活进步改善。2001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15.26亿元,比上年增长9.6%;职工平均工资为6584元,增长16.2%。据抽样调查显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9元,分别增长9.2%和4.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309元,比上年增加374元。电话、空调日益普及,电脑、汽车已进入百姓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精神生活的多姿多彩,群众业余生产丰富多样,假日旅游人数越来越多,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 城乡居民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建房档次逐年提高,城镇居民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住宅。当年全市农民建房252万平方米,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117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快步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事业和环境保护工作大大加强,社会秩序好转,社会治安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