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8 马鞍山市统计局

城市绿化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现新进步。对湖东南路、湖西南路、太白大道、印山路、九华路等城区道路进行绿化改造。对珍珠广场、紫霞路等7处游园进行改建,有效地提高了街头绿地的园林景观效果。成功举办2007年金秋花展。《采石风景区总体规划》正式通过了国务院审批。太白楼维修工程有序推进。全面实施雨山湖综合整治,增加水面景观效果。建成市政公园并对外开放。新增绿地面积120公顷,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国家“863”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茂文科技工业园、恒创科技工业园等重大项目开工;慈湖、当涂新材料分园区分别引进14家和9家新材料、电子信息类企业;马钢、鼎泰等企业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或引导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国家级创业中心被认定为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被评为“市全民创业先进单位”。孵化功能进一步增强,在孵企业达85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工建设。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与清华、南大、合工大、安工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45项。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有20家企业被列入省、市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70亿元。全市共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高新技术产品95个,民营科技企业170家。技工贸总收入达37.98亿元。专利申请量达300件。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全市共有各类学校436所,在校学生20.73万人,教职工1.26万人。其中,幼儿园149所,小学213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普通中学64所。全市省一类幼儿园6所,省示范高中5所,市示范高中2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学2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3所(其中国家重点技校1所)、省重点技校1所;全市高等学校7所。普通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持续扩大,小学生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继续下降。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46303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73.02%。

2007年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情况  (表三)

类    别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普通高等学校 10425 29771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8159 20645

普通初中 16048 52214

普通高中 9274 25658

普通小学 11572 84698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2007年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醉三秋”杯第22届“江南之花”群众文艺创造作品汇演、大型当涂民歌演唱会《唱得绿海泛金波》。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48.2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5个。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年末综合档案馆2个,档案资料25.93万卷册、981件,总建筑面积4092平方米。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定《全面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全市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覆盖全市64.3万农民,乡村覆盖率100%,当涂县农民参合率达98.92%,市辖区农民参合率达99.26%。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0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3个;共有病床365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582人。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四苗和五苗接种率达98%,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达100%。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成功举办马鞍山市第九届运动会。开展“迎奥运奔向‘2008’”为主题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开展全市迎新年万人环湖长跑、“城南闹春”自行车赛、“江南御花园”名人桥牌邀请赛。开展“迎奥运倒计时一周年揭牌”暨“全民健身月”活动。承办“CBO”中国篮球公开联赛决赛、全国武林大会、“国标及体育舞蹈大赛”、“全省职工象棋比赛”。在全省第五届农运会上,共获得金牌12块、银牌10块和铜牌2块,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名列全省第二。参加全国第6届城市运动会,获得男子花剑团体(交流)第2名、女子散打(交流)第3名、男子重剑团体第4名、男子花剑个人(交流)第7名、女子举重(交流)第8名,并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队奖。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36种。其中: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25种,水气矿产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4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18种。

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全国绿化委员会正式授予马鞍山“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8%,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4.2%。实施一系列污染减排重点工程。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王家山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行。城市南部管网改造工程加紧实施。万能达发电有限公司1号、3号、4号机组脱硫工程投入试运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市万元GDP能耗为2.43吨标煤,比上年下降4.5%。

安全生产事故情况。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0.279。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27.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23万人,非农业人口61.09万人。据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为10.1‰,死亡率为4.8‰,自然增长率为5.3‰。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37元,比上年增长17.7%,居全省首位;人均消费性支出10486元,比上年增长19.1%。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45元,比上年增长18.4%,居全省首位。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据抽样调查,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空调135台,组合音响32套,移动电话154部,家用电脑52台,热水淋浴器101.5台。

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210.14亿元,比年初增加11.52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42.89亿元,比年初增加4.13亿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67.25亿元,比年初增加7.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