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7 杭州市统计局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研开发取得新进展。全年获省级科技进步(技术)奖19项,市级科技进步(技术)奖80项,火炬、星火、科技攻关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大幅增加。全年市区申请专利5029件,专利授权245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53%。技术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9401项,合同成交额48.04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47.91亿元。

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推进。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稳定推进。年末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98家,其中省级664家,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35%。全年培育认定市级研发中心53家,省级研发中心17家,累计培育认定研发中心134家。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24家,孵化面积34.4万平方米,孵化科技型企业1041家。

教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5.3%,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9.99%,100%、99.97%;年末全市共有小学897所,在校学生44.8万人;初中303所,在校学生25.23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段比例为91.4%。中等专业学校11所,在校学生2.13万人;职业高中41所,在校学生7.77万人;普通高中81所,在校学生11.53万人;普通高等学校36所,在校学生31.4万人,其中研究生2.0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6.4%和12.0%,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45%。年内新增民工子女学校8所,年末已有民工子女学校26所,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8.3万人。社会办学进一步发展,年末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学校73所。

文化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年文艺作品创作获国家级奖项25个,获省级奖120个;杭州市属广播电视作品获国家级奖项5个,省级奖项87个。圆满完成“七艺节”各项任务,成功举办“西博会”开闭幕式文艺晚会、中国杭州2004西湖狂欢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开展双百场文艺活动进社区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文化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杭州大剧院建成试用,东坡大剧院和市艺校蓓蕾剧场完成更新改造。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8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2个,剧场16个,文化馆13个,群艺馆2个,音乐厅2个。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出版报纸13亿份,各类杂志8900万册,图书2.9亿册。杭州出版社出书305种,其中新版图书118种。杭州电视台1座4套节目平均每周播出549.5小时,电视综合覆盖率99.08%。数字电视开通试播,城区用户已达10万户。杭州广播电台1座3套节目平均每天播出时间67.5小时,广播综合覆盖率99.24%。

卫生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臻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910个,其中医院100家;各类医疗病床2.90万张,其中医院2.2万张。年末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46家。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1.66万人,注册护士(师)1.25万人。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平均发病率258.53/10万人,较上年下降1.9%。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41%,自来水受益人数423.41万人,比上年增长1.8%。

体育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杭州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性体育比赛获金牌9枚,银牌1枚,铜牌1枚;参加全国性比赛获金牌49枚,银牌41枚,铜牌33枚。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全市举办区县(市)级以上健身活动1363项次,参加人数为62.5万人次。体育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158个全民健身点,38个全民健身苑,新添各类体育器械3748件,新增群众体育活动场地22.1万平方米;新建3个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杭州棋院主体工程结顶。全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00余项,参加人数达15万人次。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51.6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4%。其中女性人口319.06万人,男性人口332.62万人。市区户籍人口401.59万人,增长2.1%。全年人口出生率9.26‰,比上年增加1.22个千分点;死亡率5.27‰,比上年下降0.4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99‰。

就业

年末全市城镇以上单位从业人员81.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53.72万人,增长11%。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净增就业岗位14.1万个,实现再就业13.72万人。全市年末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27万人,登记失业率4.33%,其中市区4.28%。

居民收入和储蓄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据抽样调查,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65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1%;人均消费性支出11213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82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人均生活费支出4993元,比上年增长9.1%。

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83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4%,其中城镇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501.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8%。

住宅建设

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住宅新开工面积867.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住宅施工面积264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7%;住宅竣工面积512.85万平方米。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规范经济适用房准购制度。据抽样调查,年末市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7.8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8.9平方米,分别较上年提高0.6和4.2平方米。

五、城市建设

城市设施

2004年,相继建成了上塘高架延伸、石桥路、石祥路、临丁路、吉庆山隧道、五老峰隧道、复兴大桥(钱江四桥)等,改造平整了主城区100条道路,城区的路网布局得到进一步改善。实施北山街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对西湖风景区北线的景观、基础设施和交通现状进行集中整治和保护。实施“三口五路”综合整治工程,城市总体环境明显改善。年末市区实有道路总长度1530.25千米,实有道路面积2640.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3.3%。

公用事业

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年末市区公交线路421条;公交营运线路总长度达5053.4千米;公交营运车辆4671标台;全年市区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量71482万人次;年末市区客运出租汽车8189辆。各项公用事业继续发展。市区日供水能力300万吨,比上年增长7.9%。全年市区供水量6.8亿吨,比上年增长13.7%,售水量5.68亿吨,增长20.0%。全年市区配网新出10千伏线路73条,新放、调换10千伏电缆476.8千米;改造低压台区134处。市区用电量207.7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3%,其中居民生活用电23.89亿千瓦时,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市区居民家庭液化气用户74.05万户,人工煤气用户23.19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1.2%。天然气开始进入百姓家庭。年内新增天然气用户15.54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