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保险业务不断拓展。全市保险机构承保金额6260.01亿元,保费收入39.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4%和53%。其中:财产保费收入12.42亿元,人身保险费收入27.32亿元,分别增长18.2%和76.7%。全年支付各类赔款5.70亿元,比上年增长6%。 旅游产业 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年旅游产业增加值9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全年接待海外游客81.9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7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和27.5%;接待国内游客2510.1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18.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15.2%。 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扩大,市场交易活跃。2001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0.91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449.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竣工面积428.37万平方米,下降7.5%。商品房销售趋旺。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63.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3%。 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2001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5。其中,食品类下降1.7%、衣着类下降5.8%、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2.9%、医疗保健类下降1%、交通与通信工具类下降5.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升3%、居住类上升4.1%、烟酒及用品下降3.1%。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取得新进展。大力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同时,非国有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42.5%。 个私经济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17.73万户,私营企业4.45万个,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41.3%。全市个体及私营经济工业总产值1198.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7%;个体及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70.3亿元,增长21.1%。 企业改革 以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至年末,全市国有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改制和已经政府批准正在实施的改制面分别达到95%和97.6%。其中市属国有企业为97.8%,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为98.2%。集体企业为98.6%。全市累计已有股份有限公司85个,其中上市公司10个。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已达22864个,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养老保险面均达到99%,非公有制企业养老保险面78%。参加养老保险在职人数达85.22万人,其中个体工商户及自由职业者参保人数达19.11万人。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1315个,参保职工95.52万人。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继续发展。基本医疗保险开始实施,年末参保单位16048个,参保职工73.47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257个,共有床位7226张,收养人员4510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年末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982人。 再就业工程 继续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全年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29万人,其中市区0.98万人。分流后的企业下岗职工人数由上年末的2.32万人减少到1.03万人。 国际经济技术劳务合作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办境外企业(机构)20个,其中非贸易性企业5个。至年末境外非贸易性企业62个,总投资1.1亿美元,注册资金5039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继续展开。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9107万美元,全市外派各类劳务人员667人。 对外贸易 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市出口总额72.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扣除省级外贸公司出口额为35.23亿美元,增长18.6%。在出口产品构成中,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比重为95.3%,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38.1%。全市进口总额40.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3%。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83个,比上年增加168个;协议外资10.3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5.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6%和16.8%。项目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35个,协议外资5.68亿美元,分别占市新签项目数的7.2%和协议外资额的55.1%。 引进内资 积极开展国内经济合作,全年引进内资项目915个,协议引进内资156.85亿元,实际引进内资59.36亿元。 国家级开发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四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全年四区新签进区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36个,协议外资6.71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3.0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28.2%、65.1%和60%。四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23.6亿元,利税63.58亿元,产品出口创汇14.4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4%、17.7%和39.9%。 三、社会事业 科技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围绕“两港三区”,加快“天堂硅谷”建设,杭州成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全市获省科技进步奖49项,市级科技进步奖87项。技术市场活跃,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0079项,合同成交额25.8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2.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7%、19.7%和3.1%。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472件,授权专利1300件。年末有独立核算自然科学研究机构33个。 教育 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加快发展。全市小学入学率达99.99%,小学毕业升入初中比例为99.92%,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段比例为85.31%。年末全市小学在校学生46.8万人,初中在校学生28.52万人,高中在校学生7.96万人。高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33所,在校学生17.49万人,比上年增长42.9%。全市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数21.67万人,比上年增长32.3%。社会办学进一步发展,年末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各级学校有53所,在校学生4.16万人。特殊教育继续受到重视。 文化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全年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31个,获省级奖项58个。电视剧《我亲爱的祖国》、儿童音乐剧《寒号鸟》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中国杭州2001西湖狂欢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全市有“东海明珠”集镇85个,其中省级22个。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和群艺馆15个,音乐厅1个,公共图书馆10个,艺术表演团体18个,剧场1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26个。全年出版报纸9.9亿份,各类杂志8547万册。杭州出版社出书182种。杭州电视台1座4套节目平均每周播出533.7小时,杭州广播电台1座3套节目平均每天播出时间63小时。年末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8.12%,广播综合覆盖率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