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机构12个;承保额达2051.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6%。全年保费收入2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产险保费收入3.74亿元,增长22.0%;寿险保费收入23.05亿元,增长8.8%。全年赔付2.83亿元,下降5.3%。其中财产险赔付2.00亿元,下降7.4%;寿险赔付0.83亿元,下降2.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继续推行中小学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加快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市拥有普通高校6所,在校学生7.46万人,比上年增长3.9%;各类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3.87万人,增长15.9%;普通中学366所,在校学生83.19万人,增长3.7%;职业中学27所,在校学生2.71万人,增长23.9%;小学908所,在校学生83.06万人(见表7),初中升学率7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特殊教育招生916人,在校生951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92万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全市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25个。全年完成科技成果163项,通过鉴定163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10项,填补国内空白12项。受理国家专利申请1137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329项,技术合同金额3.61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授权专利596项,新上国家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32项、星火计划项目83项,总投资14.84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0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科学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文化系统共有公办文化馆(站)127个,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1533千册,博物馆11个;拥有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年末有线电视用户55.9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3.66万户。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300个,其中医院240个,妇幼卫生机构1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4个;医院床位1.8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8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8万人,注册护士0.91万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369人。乡镇卫生院113个,床位4340张,卫生技术人员9800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146家,比上年增长8.7%。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得到加强,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全市开展。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竞技体育运动成绩蜚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徐州籍两名运动员分别获一枚铜牌和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在全省年度比赛中,取得金牌146枚,总分4146分,居全省第二;成功举办了第十八届市运会,参赛人数达1.6万多人。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全年组织群众性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100多次,完成113套全民健身器材的安装任务,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市区达到100%、县区为70%,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十五”建设计划。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16.85万人(见表8)。比上年末增加8.19万人,增长0.9%,其中非农业人口302.55万人,增加18.04万人,增长6.3%。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3.26万人,出生率为14.53‰;死亡人口4.28万人,死亡率为4.69‰;全年人口自然增加8.9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9.8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以上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0.72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87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0%和17.2%;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40元,比上年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45元,增长12.0%。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市为38.2%,农村为43.8%。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投资竣工住宅建筑面积92.81万平方米。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8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5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27.80平方米,增加0.56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5.12万人,其中职工参保46.60万人,离退休人员参保21.76万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人员71.86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65.9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68.40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9.20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9.20万人。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6.37万人,有4.22万名城镇居民和6.59万名农村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345个,社会福利院床位9320张,收养各类人员7704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41.5万人次。 十二、资源与环境 耕地面积稳中略减。全年建设占用耕地2.77千公顷,灾毁耕地1.39千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0.18千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51千公顷。全年净减少耕地2.31千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598.39千公顷。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各级环境监测站11个,建成烟尘控制区23个,面积274.9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6.6%。对重点排污单位和机动车进行了排污达标治理。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44个,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3500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658.5亿标立方,工业粉尘排放量66000吨。城市空气质量逐步提高。在全年空气监测中,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有220天,比上年增加111天。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2.8%,比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 注: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行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