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2007年,邮电通信业又上新台阶,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6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2%,邮政业务收入7158万元,比上年增长18.2%。预计国内长途电话通话量为3258万次,同比增长24.9%;国际长途电话通话量为29.4万次,同比增长23.0%;港澳长途电话通话量为14.9万次,同比增长4.9%。邮电综合通讯基础设施再上台阶,信息宽带网络覆盖全区。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建设;在原有较为发达的通讯领域,又新增了商务领航、号码百事通和IPTV等业务。2007年末,宽带上网用户达到8.5万户,比上年增长33.7%;小灵通用户6.3万户;我的“e”家用户2.6万户;IPTV用户6827户;本地电话交换机容量30.8万门,同比增长4%。

二、社会事业

科技:以“落实、聚焦、突破”为基调,着力于科技创新工作“八个突破”的有效落实,着力于合力推进联动发展,着力于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科教兴区战略进一步向纵深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已通过16家,有1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排名全市第三)、28个项目获得上海市创新资金项目立项、21个项目获得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年内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6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个,上海市火炬计划产业化项目6个,上海市火炬计划环境建设项目2个,上海市重点新产品项目10个,农业攻关计划项目1个。共获国家和市区联动资金匹配3710万元。我区市专利试点企业已达14家,培育试点企业6家。全区申请专利量932件,其中发明专利186件。

教育:按照“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加速教育现代化步伐,建设充满智慧的金山教育”新一轮教育发展奋斗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坚持教育创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两纲”推进工作表彰单位、上海市规范教育收费优秀达标区等荣誉称号;获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2007RCJ机器人世界杯赛总决赛最佳表现奖;金山区教师合唱团获在悉尼举行的第18届澳大利亚国际音乐节金奖;成功举办上海市人文教育论坛、长三角高中名校长论坛、上海市化学教学论坛、中国上海“校企合作、共谋发展”国际职业教育论坛,石化工业学校数控实训基地顺利通过验收。2007学年初,共有小学21所,在校学生20372人;中学30所,在校学生27319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率97.0%,高中高考录取率(本专科)89.1%,本专科录取2930人。

文化:2007年,我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三创”为抓手,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区已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124个,居委会文化活动室74个,“农家书屋”10个;村级数字影院78个。继续推进“文化八进”和“文艺下乡”活动。全区共举办各类文艺下乡活动289场,演出节目1599个,参演人数6180人次,观众14995人次;举办各类展览774场次,展览版面3651块,观众336169多人次;全年创作群文作品591个。为进一步扩大金山故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故事节。继续开展“相约海滨”等各项群文活动;稳步推进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

卫生:2007年我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初步实现服务模式的转变,研究制订并由区政府下发了《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试行)》;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达到应保尽保,人均基金拥有量达到380余元;甲、乙类传染病继续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制订新一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2007-2009);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医疗事故得到有效遏止,同时顺利完成特殊奥运会等重大比赛的医疗保障。全区拥有医疗机构65个,在编在册职工3724名。其中:各类卫技人员3081名,全年门、急诊274万人次,出院病人5.63万人次,病床使用率101.14%。

体育: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年建成社区公共运动场3处,农村体育场地77处(建设数量名列全市第一),至今年,共建成社区公共运动场14处,实现每个社区至少有1个社区公共运动场,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2处,健身苑点267个,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124万多平方米;加强体育健身团队建设,实施“一镇一品”、“一村一队”工程,健身团队总数达到593个,其中“一村一队”为234个,实现全覆盖;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全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89人,至今年,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851人。全年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累计达到300多项,直接参与人数超过20万人次,基本形成了“日日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展示”的局面。大型体育赛事不断丰富。承办上海市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并获得金牌49枚,银牌23枚,铜牌12枚,团体总分913分,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居所有代表团之首,荣获优秀组织奖和突出贡献奖。承办全国万人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大赛总决赛、乡村场地高尔夫国际邀请赛、全国风筝邀请赛、第三届山阳龙舟邀请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继续承办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全国汽车拉力赛,承办世界特奥会马术比赛等国际、全国性体育赛事。

三、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2007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2.09万人,其中非农人口30.61万人,农业人口21.48万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5.97万人,女性人口26.12万人。全区总户数17.50万户,户均2.98人。

劳动保障:2007年我区继续开拓“千人、百人就业项目”,累计开发“千人、百人,就业项目”岗位5083个,新增非正规劳动组织586家,吸纳从业人员1726人。积极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年内职介成功数6499人。举行小型用工洽谈会11次,通过洽谈会有3255人次上岗。全年新增岗位30706个,净增岗位10553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控制在5780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区参加城保、镇保、农保总人数达28.7万人,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又有新突破,月均参保人数超过6.4万人。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万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96元,比上年增长10.5%。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建设

2007年,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全区固定资产投入趋于理性,市政建设步伐加快,居民居住条件改善。

固定资产: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1亿元,同比下降7.4%;其中房地产投资21.5亿元,同比增长2.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同比下降15.6%;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2亿元,同比下降5.4%;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8亿元,同比下降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