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年内选派25名城区优秀教师支教农村,完成一中心小学、宝山实验小学、广育小学等6所学校的资源重组。至年末,全区有各类学校238所,其中中学53所,小学61所,幼儿园105所,在校学生11.89万人;有农民工简易学校24所,在校学生1.97万人。稳定有序地完成了和衷高级中学由公办转制转为公办学校以及6所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等改革工作,至年末,全区有民办学校52所,其中中学8所,小学6所,幼儿园37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19万人。 表5 各类学校学生情况 类别 全部学校 其中:民办学校 学校数(所) 在校学生数(人) 学校数(所) 在校学生(人) 合计 238 118922 52 21879 中学 53 38858 8 5082 #高中 8 7686 1 752 初中 28 19117 3 2275 完全中学 5 5547 1 806 九年制初中部 11 5802 2 617 小学 61 46785 6 6190 幼儿园 105 29405 37 9728 特殊教育学校 1 131 成人教育 1 47 职业学校 2 3423 1 879 其他 15 273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年内列入市科技小巨人企业2个,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5个,获得国家、市创新基(资)金、重点新产品和火炬计划等53个项目,获国家、市各类科技经费1660万元。完成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1项,启动产学研合作项目14个。全年专利申请量3344件,其中发明专利1315件,实用新型专利1755件。 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市民科学素养。年内成功举办以“科普,与你同行”为主题的2008宝山科技活动周;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东方泵业(有限)集团公司的“泵”展示厅成功申报为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区级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开放;“农业科普馆”互动数字平台开通;建成新农村科普示范点2家;万人科普培训317期,培训2.54万人次。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不断拓展新领域。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全年共完成114场文化下乡,4180场电影下乡进社区放映。年内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群文活动开幕式暨第六届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倒计时800天活动暨世博希望宝山林奠基仪式”闹元宵活动等大型文艺演出。年内拍摄大型电视专题片《2008,我们开拓奋进》,完成第六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人代会开幕式现场直播。开设《百姓连线》、《市民话宝山》等广播电视专栏。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果。罗店镇(龙船)、顾村镇(诗歌)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罗店划龙船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名录和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区文化馆通过了国家一级馆评估。 至年未,全区有区级文化馆2个,街镇公共文化站(中心)12个,区级图书馆1个,街镇图书馆12个,娱乐经营场所348家,影剧院8家。全年区广播电台公共节目播出时间5103小时,其中自办节目4227小时;区电视台公共节目播出时间6439小时,其中自办节目3208小时。宝山报全年出版53期。 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年内新建35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新建5个标准化社区中医康复理疗站;菊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底试营业。至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0家,有卫生技术人员5225人,医院床位4495张。年内门急诊802.15万人次,增长19.1%;入院8.34万人,增长7.3%;健康检查38.27万人次,增长5.5%。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以“精彩奥运,健康宝山”为主题的2008年系列群众体育活动—“十万农民迎奥运,百万体育大联动”奥运倒计时100天活动、第三届“英港杯”体育舞蹈公开赛等成功举行。 竞技体育结出硕果。我区培养并输送的运动员在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上取得骄人战绩,刘子歌打破世界纪录获得女子200米蝶泳金牌,石峰在男子100米蝶泳比赛中获得第九名并创造新的全国记录。年内参加羽毛球、击剑、手球等项目市级锦标赛,共获得20枚金牌,其中我区输送的杨泉获首个室外田径积分赛冠军。 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区拥有社区公共运动场24处,健身苑11个,健身点421个,农民健身家园47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46945人。全年出生人口6070人,出生率7.24‰;死亡人口6194人,死亡率7.38‰;人口自然增长率-0.14‰。年末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782056人。 不断加强创业扶持和就业援助。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2739个,其中企事业单位招工18603个,自由职业者6641个,非正规就业7495个。鼓励自主创业,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开业贷款担保累计放贷235笔,金额862.6万元;开业贷款贴息98笔,贴息74.5万元;自主创业登记368人。加大对困难群体就业的扶持力度。全年新开发就业岗位1446个;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616户,安置“双困”人员就业4220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就业实施补贴,全年实现非农就业6044人。 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提升劳动者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3万人次。至年末有青年职业见习基地88家,全年组织1639名青年参加职业见习。全年公共招聘网提供劳动力市场招聘岗位7.88万个,应聘13.84万人次,组织职业指导1.23万人次。至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9028人。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2150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4592元,比上年增长10.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6351元,比上年增长8.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832元,增长4.9%。至年末居民家庭储蓄存款余额685.91亿元,比年初增加151.77亿元,比上年多增151.53亿元,增长28.4%。 |